雨朝风夕自飘摇,谁剪襄云落绛霄。
有意恰知马足倦,无言应解客心招。
低翩高飐皆成画,圆碧方红各取标。
最是幕中鼾睡遍,一竿月露漾清宵。

这首诗是蒋溥进所作的《塞外杂咏》,是一首描写塞外风竿的诗。风竿是一种用于测量风力的仪器,通常安装在旗杆上。在这首诗中,蒋溥进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竿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塞外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风竿雨朝风夕自飘摇”,描绘了风竿在风雨中的飘摇状态。这里,“风竿”指的是安装在旗杆上的测风仪器,而“雨朝风夕”则形容了风雨交加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展现了风竿在恶劣天气下的坚韧和不屈。

第二句“谁剪襄云落绛霄”,则巧妙地运用了“剪”字,形象地描绘了风力的强劲和有力。这里的“襄云”指的是乌云,而“绛霄”则是形容天空的颜色。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

第三句“有意恰知马足倦”,则以马作为比喻,表达了风竿的重要性和作用。这里的“意”指的是风的意思,而“马足倦”则形容了马因为风力过大而感到疲惫。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风竿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风竿的特点和形态。第四句“无言应解客心招”,则以“客心”为比喻,表达了风竿对于旅人的重要意义。这里的“客心”指的是旅人的心情,而“应解”则表示能够理解和满足旅人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风竿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风竿的形态和特点。第五句“低翩高飐皆成画”,则以“画”为比喻,形容了风竿随风摇曳的样子。这里的“低翩”和“高飐”分别描述了风竿的低垂和高扬的姿态,而“皆成画”则表示这些姿态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风竿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圆碧方红各取标”,则以“标”为比喻,形容了风竿的形状特点。这里的“圆碧”和“方红”分别描述了风竿的圆形和方形,而“各取标”则表示这些形状特点各有其特色。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风竿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两句“最是幕中鼾睡遍,一竿月露漾清宵”,则将整个场景收束,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在这里,“幕中鼾睡遍”形容了夜晚的宁静和安详,而“一竿月露漾清宵”则形容了月光洒在风竿上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风竿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塞外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风竿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