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侵肌水色夏无暑,快意天容雨正晴。
倒影山当波底见,分流稻接垸边生。
披襟清永饶真乐,不藉仙踪问石鲸。
【解析】
本诗为昆明湖泛舟之作。全诗描绘了昆明湖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昆明湖景色的喜爱之情。“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此句点题。燕山,指北京西山;昆明湖,在北京西郊。诗人在燕山之巅远望昆明湖,发现昆明湖的风光胜过燕山,所以觉得燕山没有昆明湖畅情。“无双”,独一无二之意。“风月”代指昆明湖的景色。“属”字写出了昆明湖与燕山相比的独特之处。
颔联:“侵肌水色夏无暑,快意天容雨正晴。”夏日炎炎,湖水如玉;春日融雪,湖面波光粼粼,映入水中,使湖面的倒影更美。“侵肌”,浸透肌肤,这里形容湖水的清凉。“快意”,心情舒畅。“天容”,天空、天气。“雨正晴”,雨后的天空格外明朗。
颈联:倒影山当波底见,分流稻接垸边生。“倒影”,倒映在水中的景物。这里的倒映指的是昆明湖中的荷花倒映在湖中。“分流稻”,指稻田。“垸”,即堤岸的意思。“接”,紧连着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昆明湖中的荷花倒影和田里的水稻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尾联:披襟清永饶真乐,不藉仙踪问石鲸。“披襟”,敞开衣襟。这两句是写游湖时的心情感受。“清永”是指湖水清澈碧绿,“真乐”是指真正的乐趣。“石鲸”是指昆明湖中的石头像大鲸鱼,传说中大鲸鱼会吐气成云,故有“石鲸”之说。这两句的意思是游人站在昆明湖边的堤岸,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心中自然充满了快乐。
- 赏析诗句内容
首联:此起句以问作答,将昆明湖和燕山进行比较,突出了昆明湖之美。
颔联:描绘了昆明湖水色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颈联:描绘了昆明湖的美景和稻田的丰收,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描述了游人在昆明湖边欣赏风景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内心的愉悦。
- 鉴赏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全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昆明湖的美。
【答案】
译文:
燕山何其高,不及昆明湖;
无双风月在昆明,独步天下。
夏天水凉爽,雨过后天空晴朗。
水面映荷影,田里稻花香。
披襟赏美景,心旷神怡忘尘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昆明湖时所作。昆明湖位于北京西郊,原称“瓮山湖”,清代改称“西湖”。昆明湖是北京城内最大的湖泊。诗人在燕山之巅远望昆明湖,发现昆明湖的风光胜过燕山,所以觉得燕山没有昆明湖畅情。
全诗先从整体上描绘出昆明湖的景色,然后具体描写出昆明湖中荷花倒影的美丽景象,最后抒发了作者欣赏到美景时的愉快心情。
首联:此起句以问作答,将昆明湖和燕山进行比较,突出了昆明湖之美。
颔联:描绘了昆明湖水色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颈联:描绘了昆明湖的美景和稻田的丰收,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描述了游人在昆明湖边欣赏风景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内心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