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末夏初时,强半愁旸盼雨迟。
独喜今年飞絮候,似逢南国熟梅期。
度川乍惜青山失,霏陇偏欣绿麦滋。
却为多人跋泥淖,眼前真境绘苏诗。
【注释】
①“强半”:将近。“旸”通“阳”。②“飞絮”:指柳絮随风飘荡,如雪花般纷纷扬扬。③“南国熟梅期”:指南方的梅花盛开时节。④“度川”:泛指渡过大河。⑤“霏陇”:细雨纷飞的景象。⑥“苏诗”: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的诗句:“莫恨人生无百岁,爱君何事到衰年。”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雨中作的一首即景小诗。
首句点出时令:北方春末夏初的时候,几乎天天盼望下雨。第二句说,今年春天比去年晚来一点,所以飞絮(柳絮)早来了一些,就像到了南方一样,有梅花可赏了。“似逢”,好像遇到。“南国熟梅期”,南方的梅子已经成熟,正是观赏梅的好季节。
第三、四句,写雨后景色。“度川乍惜青山失”,雨刚刚下过,河水暴涨,淹没了两岸的青山;“霏陇偏欣绿麦滋”,雨后雾气蒙蒙,山坡上的新麦发出青翠欲滴的光泽,使诗人感到十分欣喜。
末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却为多人跋泥淖”,因为天气不好,很多人不能外出郊游踏青,只好在家里闷坐,真是扫兴极了。“眼前真境绘苏诗”,眼前这样的好景致,真像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和董传留别》里的诗句:“莫恨人生无百岁,爱君何事到衰年。”
前两句写春雨,后两句写雨后。雨前和雨后两两相对,互相映衬。前两句写景,渲染气氛,烘托心境,后两句写情,表现心情,与前面的气氛相协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相生,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