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净敛碧山横,圆镜中央岸柳萦。
不独韶妍诏游兴,所欣近远利春耕。
芳萍波面偏增点,娇鸟枝头惯会鸣。
一晌闲情觇节物,兹来差未负清明。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纤云净敛碧山横,圆镜中央岸柳萦。
译文:纤薄的云朵渐渐散去,碧绿的山峰横卧在湖面上,湖面平静如镜,岸边的柳树轻轻摇曳。
注释:纤云——细密的云,形容天空中云彩很淡很轻。净敛——消散、收敛。碧山——青翠欲滴的山。横——水平展开。圆镜——指镜子。中间部分是圆形的,所以用圆镜来形容。岸柳——靠近湖边的杨柳。萦——缠绕。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幅清晨湖面的宁静画面,纤云渐散,使得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如同一面镜子倒映在水中,岸边的柳树随风轻轻摇曳。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不独韶妍诏游兴,所欣近远利春耕。
译文:不仅景色迷人让人愉悦,更让人欣喜的是它对农事的促进作用。
注释:韶妍——美好的样子。诏游兴——即诏游兴会,这里指的是因景生情,激发出游的兴趣。近远——远近,泛指各处。利——有利,有利于。春耕——春天的农事活动。
赏析: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看到美丽景色后的内心感受。他不仅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更被它对农事的促进作用所感动。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芳萍波面偏增点,娇鸟枝头惯会鸣。
译文:美丽的萍草点缀在水面上,娇艳的小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注释:芳萍——漂亮的浮萍。波面——水波的表面。偏增点——稍微增添了一点色彩。娇鸟——可爱的小鸟。枝头——树枝顶端。惯会鸣——习惯于鸣叫。
赏析:第三句和第四句继续描绘了湖面的景致以及鸟儿的生活状态。美丽的萍草点缀在湖面上,给湖面增添了一份生机和色彩;而那些娇艳的小鸟儿则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而庆祝。这两联诗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

一晌闲情觇节物,兹来差未负清明。
译文:短暂的闲暇时间里,我观察着节日里万物的生长变化,这次来访,没有辜负清明时节的美好。
注释:一晌——短暂的时间。闲情——闲暇的心情。觇节物——观察节日里的景物。兹来——这次来访。差未——几乎。负——辜负。清明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这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正是欣赏春天风光的好时机。
赏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节日景象的欣赏。他认为自己在短暂的时间里观察了节日里的万物生长变化,这次的来访并没有辜负清明节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