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花朝率有诗,清愁薄喜一凭之。
无何复值青春半,不住且看红日移。
山里芳菲应尚早,篱边幡胜未教迟。
向来愁喜浑无着,咫尺文殊礼导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花朝 - 指的是春天的花期,通常在农历二月二日左右,此时百花齐放,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2. 清愁薄喜一凭之 - 这里的“清愁薄喜”指的是作者面对春花时的心情,可能是既感到欣喜(因春花)也感到忧愁(因清愁)。“一凭之”意味着作者将这种心情寄托在诗歌创作中。
  3. 无何复值青春半 - “无何”意为不久或忽然,“复值”意为再次遇到,“青春”指春天的美好时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久之后,春天又过去了一半。
  4. 不住且看红日移 - “不住”意为停留,“且看”意为暂且观察,“红日移”即太阳缓缓移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停留,暂且观察太阳如何缓缓移动。
  5. 山里芳菲应尚早 - “山里芳菲”指的是山上美丽的花草,“应尚早”意为应该还很早。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上的花草可能还在早春时节。
  6. 篱边幡胜未教迟 - “篱边幡胜”指的是篱笆边的旗帜和彩旗,“未教迟”意为不晚。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篱笆边的彩旗还没来得及布置完成,也不晚。
  7. 向来愁喜浑无着 - “向来愁喜”指以前的情绪,“浑无着”意为没有着落。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的情绪都还没有找到归宿。
  8. 咫尺文殊礼导师 - “文殊”为佛教中的文殊菩萨,“礼导师”意为受尊敬的导师,“咫尺”意为很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在咫尺之间,就能接受到像文殊菩萨这样的尊师的指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花朝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对比等,使得诗歌富有情感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心情变化,展示了人生百态和世事无常。此外,诗中还蕴含了深厚的宗教意味,展现了诗人对佛学思想的理解和信仰。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