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嵏此地开绀园,屏息一礼两足尊。
文殊师利无定相,优娄比丘多躗言。
翠柏风舞鸾凤盖,玉峰寒入云霞轩。
不须拙速催成句,少憩吾将意与存。

【注释】:

夷嵏:地名。

绀(gàn)园:指佛教寺院,绀是深蓝色的意思。

屏息:屏气、敛息。尊:高、尊贵。

文殊师利:佛名,意为文殊菩萨,即“文殊”。

无定相:无常相可说。

优娄比丘:梵语译音,意思是“不拘泥”,即“无碍”。

躗(zhì)言:多嘴,多舌,多话。

凤盖:凤凰的车子。这里比喻风神。

玉峰:指山峰。

拙速:笨拙快速。这里指作诗速度过快,来不及思考。

少憩:稍作休息。

吾将意与存:我将我的情意与你一同保存。

【赏析】:

此诗题于寺中,应是游寺时所作。首句写寺的幽雅;次句写游寺之兴会;三四句写游寺所见景物;五六句用典故写寺中的佛像,并抒发诗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写游寺后的感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游寺后的心情。全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殊像寺的自然景色以及游寺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及寺庙的钟爱之情。

首句以“夷嵏”为起点,点出地点,交代了游寺的具体地点。接着,诗人以“绀园”来描绘殊像寺院的环境,绀园是指深蓝色的园林,象征着清净、祥和的气氛。而“屏息一礼两足尊”则是形容在游寺过程中,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虔诚,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敬畏之心。

第二句则进一步展开游寺的过程。“文殊师利”指的是佛教中的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诗人在此用了一个典故,表示自己在游寺过程中,受到了佛性的启发,心灵得到了净化。这里的“无定相”则是指佛教中的“无常相”观念,即事物都是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而“优娄比丘”则是佛教中的另一种身份——无碍行者,意味着他们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人物形象来比喻自己游寺时的心境,表达出自己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第三句则转向描写寺庙内的景物。“翠柏风舞鸾凤盖”,描绘了寺庙内苍翠的柏树随风摇曳的景象,如同鸾凤般的翅膀在风中翩翩起舞。这里的“鸾凤盖”可以理解为鸾凤图案的伞盖,象征着尊贵与威严。而“玉峰寒入云霞轩”则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被云雾笼罩,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玉峰”可以理解为玉石般的山峰,代表着纯洁与高雅。而“云霞轩”则是指装饰有云朵和彩霞的窗户或房间,象征着美好与和谐的生活。这些景物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则用典来进一步描绘寺庙内的景物。“文殊师利无定相”,这句诗用佛教中的无定相观念来比喻文殊菩萨的形象,表示其没有固定不变的面貌,可以随缘变化,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这里的“无定相”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无常观念,即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法捉摸到其真实面目。而“优娄比丘多躗言”,则是指佛教中的无碍行者,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观念和束缚,不被任何言语所困扰,从而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这里的“多躗言”可以理解为不受言语束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无碍行者能够自由自在地交流与沟通。

末句则用典故来抒发诗人的情感。“翠柏风舞鸾凤盖”,诗人将自己比作翠绿的柏树随风摇曳的形象,寓意着自己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而“玉峰寒入云霞轩”则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被云雾笼罩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与追求。这里的“玉峰”可以理解为玉石般的山峰,代表着纯洁与高雅;而“云霞轩”则是指装饰有云朵和彩霞的窗户或房间,象征着美好与和谐的生活。这些景物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美好。而“不须拙速催成句,少憩吾将意与存”则是一种自我安慰与鼓励的方式,意思是不要急于求成,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思考和感悟。这里的“拙速”可以理解为笨拙快速的意思;而“不须拙速催成句”则是指不要匆忙地完成句子或文章。而最后的“少憩吾将意与存”则表示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去体会、感受和领悟其中的意义与内涵。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殊像寺的细致描绘及其内在精神的抒发,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