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水煮三清,大邑瓷瓯入手轻。
屏去姜盐嫌杂和,招来风月试闲评。
适添今夕灯前趣,宛忆当年霁后程。
只有一端差觉逊,三希即景对时晴。
诗解
- “雪水茶” - 这一句描述了制作茶叶所用的水质。在山中,使用雪水来煮茶,表明了制茶人对环境的精心选择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注释:使用“雪水”强调其纯净和清新,与“三清”(指道教中的三位仙人——玉清、上清、太清)相联系,象征高洁和清纯。
- “大邑瓷瓯入手轻” - 这里提到的“大邑瓷瓯”,指的是一种质地细腻的瓷器茶杯。用“入手轻”来形容这种茶杯,传达出手感舒适、轻盈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它的材质或者制作工艺。
- 注释:瓷瓯(也作瓷瓯),是一种陶瓷器,通常用于泡茶,其表面光滑,手感良好,能很好地容纳茶水。
- “屏去姜盐嫌杂和”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调味料的使用态度,即尽量简化调料,追求茶的原汁原味。这里的“姜”和“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作者似乎认为过多的加入会让茶的味道变得不纯。
- 注释:在这里,“姜”可能指的是姜末(姜末在烹茶前通常被用来提香),而“盐”则是常用的调味料。去除这些调味品是为了保持茶汤的纯粹和清新。
- “招来风月试闲评” -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雅致的品茶场景,通过“风月”和“闲评”两个元素,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品茶体验。
- 注释:这里的“风月”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如山水、花鸟等,也可以理解为品茶时的环境和氛围。而“闲评”则是指边品茶边进行轻松的评论或讨论。
- “适添今夕灯前趣”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情怀。通过在特定的时刻(如夜晚)添加某种活动(如品茶),使得这一刻变得更加有趣和值得记忆。
- 注释:这里的“今夕”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别的夜晚,而“灯前”则是指灯光下的环境。这样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 “宛忆当年霁后程” - 这句诗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可能是与过去的某一个特定事件相关的。这里的“霁后”可能是指晴朗的天气,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注释:这里的“霁后”可能指的是雨后的晴朗天气,象征着新的开始或希望的到来。这样的天气常被人们视为好运的象征。
- “只有一端差觉逊” - 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或遗憾,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其他人。
- 注释:这里的“端”可能表示某一方面的标准或成就。而“逊”则意味着不如别人。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自我评价或反思。
- “三希即景对时晴” - 最后一句再次提到了“三希”,可能是某种珍稀的物品或景象。这里将其与“即景”和“时晴”相结合,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 注释:这里的“三希”可能指的是珍贵的物品或景象,而“即景”表示眼前的景色或物象。通过与“时晴”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认可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品茶过程中的情感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品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传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珍视。同时,通过对“三希”这一元素的引入,诗人不仅赞美了眼前的景象,也隐喻了对于生活中真正珍贵事物的认知。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