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武信其然,我泽如春经略宣。
共喜捷音来玉阙,何殊俘虏自金川。
番酋路左心倾服,军士行间气倍鲜。
单骑汾阳休比拟,都因忠赤格穹天。

【注释】

二月十四日:二月初四。

经略大学士:官名,掌管全国军政事务。

忠勇公傅恒:指傅恒(1523~1589)字仲升,号东明,河南固始人,明朝中期名将,以战功封忠勇公。

莎罗奔狼卡:金川番酋,本名索诺木丹津,后改称莎罗奔,是明初至中叶在今四川西部、甘肃东部及青海南部的藏族等各族人民反抗明王朝统治的民族英雄。

提督岳钟琪:即岳钟琪,清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清朝名将,曾平定青海、西藏叛乱。

筑坛纳款匍匐稽颡:筑坛祭天,接受投降,伏地叩头表示臣服。

经略大学士:官名,掌管全国军政事务。

开诚抚谕:用真诚待人的方式安抚和开导。

远近番汉官兵:指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和藏族官兵。

观者数万众:指观看的人非常多。

肤功克奏:成功宣告结束。

边境敉宁:边境安定。敉宁:安宁。

露布:传令,公告。

驿闻喜而有作:指接到好消息而高兴地写下这首诗。

止戈为武: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力。

我泽如春:我的恩惠如同春天的气息。

宣:宣布。

共喜捷音来玉阙:大家都高兴听到捷报来到皇宫。

何殊俘虏自金川:哪里比得上在金川俘虏的敌人?

番酋路左心倾服:番酋心中已经佩服了。

军士行间气倍鲜:军士们行进间士气更加高涨。

单骑汾阳休比拟:单枪匹马来到汾阳城,不要把它与历史上的人物相比。

都因忠赤格穹天:都是因为忠心和赤诚感动了天。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诗人在四川边陲,亲眼目睹了金川番酋莎罗奔率其徒丑相随同提督岳钟琪入京朝贡,并受到朝廷厚待的情景,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全诗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写莎罗奔及其徒丑随岳钟琪入京朝贡,朝廷对其实行优待;后四句写朝廷对莎罗奔的优待,使当地军民欢欣鼓舞。

第一层前四句主要写莎罗奔及其徒丑随岳钟琪入京朝贡。开头两句说“二月十四日”金川番酋莎罗奔率其徒丑相率随提督岳钟琪以二月初五日亲诣军门筑坛纳款匍匐稽颡永矢归诚”,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时间,说明莎罗奔及其徒丑奉旨入京朝贡,并向岳钟琪跪拜谢恩。“经略大学士”四句点出莎罗奔向岳钟琪跪拜谢恩的原因。岳钟琪是当时负责管理全国军政事务的高级官员,莎罗奔之所以要向岳钟琪跪拜谢恩,是因为朝廷已任命他为经略大学士。这两句表明了朝廷对莎罗奔的信任和重用,使莎罗奔感激涕零,愿意永远效忠朝廷。

第二层后四句主要写朝廷对莎罗奔的优待。开头两句说“共喜捷音来玉阙”。“玉阙”,即皇宫,此处借指京城。这两句表明了京城上下对于莎罗奔到来的消息十分高兴。接下来四句说“何殊俘虏自金川”。这两句表明了朝廷对待莎罗奔及其徒丑的态度与对待金川俘虏不同。金川俘虏被俘后,一直生活在朝廷的监管下,直到今天才被赦免释放。而莎罗奔及其徒丑则被朝廷授予官职,并给予赏赐,他们从此不再是流民,而是朝廷的子民,可以自由地生活了。

最后两句说“番酋路左心倾服,军士行间气倍鲜”。“路左”,道路两旁,形容地位高。这两句表明朝廷的优待使莎罗直奔慕不已,他不仅自己心悦诚服,而且连当地的军民也为之欢欣鼓舞。这两句话既表现了朝廷的仁德,也表达了莎罗奔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