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对明廷日欲晡,封章静擘酌吁谟。
垂衣拱手常惭尔,衡石程书奚益乎。
不虞之誉实已厌,求全之毁安能无。
难堪忧喜相萦缪,丰歉传来处各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手法、情感、意境、主旨、修辞等方面赏析,同时要答出自己的见解。本诗首联写召对明廷的紧张气氛和自己的焦虑心情。颔联写自己因垂衣拱手而常感惭愧,因衡石程书而无补于事。颈联写由于不虞之誉已厌,求全之毁安能无。尾联写忧喜相萦缪,丰歉传来处各殊。据此理解并赏析作答即可。

【答案】

①召对明廷:皇帝召见大臣。②晡:日食曰夕食,古人用“晡”泛称日食。③封章:指给皇帝上书。④擘(pi

e

)酌:斟酌。⑤垂衣:指皇帝不用亲自处理政事,由臣下来处理。

译文:

皇上召见大臣的日子快要到了,我向皇上上书陈述我的建议。垂衣拱手常常使我惭愧,用衡石来衡量粮食,有何益处呢?不测之誉已让我感到厌倦,为求全之毁怎能不忧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召对时所作。首联写召对明廷的紧张气氛;颔联写自己因垂衣拱手而常感惭愧;颈联写由于不虞之誉已厌,求全之毁安能无;尾联写忧喜相萦缪,丰歉传来处各殊。诗人运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思想矛盾。

这首诗是诗人在召对时所写的奏疏,反映了当时朝中官员们对于朝廷政治的看法,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忧虑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