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台初下玉壶签,倾首长吟更仰瞻。
轮到中秋无限满,兴惟此夕不期添。
影依雉尾才衔阙,光袅麟毫乍入帘。
伊古谁曾来月窟,纷传玉兔与银蟾。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铜台初下玉壶签,倾首长吟更仰瞻。
  • “铜台”通常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用于占卜的地方。此处可能是指通过某种仪式或抽签来预测未来的事件或结果。
  • “玉壶”通常指代珍贵的器皿,这里可能是指用贵重材料制成的容器。
  • “签”在这里可能是抽签的结果,也可能是某种预兆或指示。
  • “倾首长吟”描述的是诗人长时间地吟咏和深思的状态。
  • “更仰瞻”表示诗人在仰望时的心情,或许是在思考、祈祷或是对未来的期待。
  1. 轮到中秋无限满,兴惟此夕不期添。
  • “轮到中秋”可能是指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
  • “无限满”形容中秋节的月亮非常圆满,没有缺角。
  • “兴惟此夕不期添”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这种喜悦是超出他预期的。
  1. 影依雉尾才衔阙,光袅麟毫乍入帘。
  • “雉尾”是一种古代建筑上常用的装饰物,类似于今天的屋檐翘起的部分。
  • “衔阙”表示月亮高悬,仿佛要触碰到宫殿的屋顶。
  • “光袅麟毫”形容月光柔和、细腻。
  • “乍入帘”可能是指月光突然进入室内,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1. 伊古谁曾来月窟,纷传玉兔与银蟾。
  • “伊古”可能是指古代或者久远的时代。
  • “谁曾来月窟”询问是谁曾经到达过月亮所在的深处,即月球背面。
  • “纷传玉兔与银蟾”描述的是关于月亮的各种传说,包括传说中的玉兔和银蟾(月宫上的其他生物)。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对中秋月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的“铜台”、“玉壶”、“雉尾”、“麟毫”、“帘幕”等意象都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