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龙沙人射雁,今年蓟野雁书人。
一般剪烛吟行帐,几个冲烟度远津。
月色写空珠露白,沙痕涨浦縠波新。
衡阳此去来应速,好带洞庭湖上春。

闻雁

去岁龙沙人射雁,今年蓟野雁书人。

一般剪烛吟行帐,几个冲烟度远津。

月色写空珠露白,沙痕涨浦縠波新。

衡阳此去来应速,好带洞庭湖上春。

译文:
去年在遥远的龙沙之地有人放飞了鸿雁,而今年的蓟野却有人收到了鸿雁送来的信。我们通常在夜晚用烛光来读书写字,而现在只有几个冒着烟雾的人在渡口度过难关。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夜空中的星星,沙地上的痕迹被涨满的河水冲刷得清晰可见,新的涟漪像縠纹一样荡漾开。从衡阳到这里应该很快就到了,希望你能带着洞庭湖边的春天一起来。

赏析: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闻名。这首诗是他在秋雨之夜听到远处传来的雁叫声后所作。诗中的“闻雁”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通过这一场景引发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韦应物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认识。

首句“去岁龙沙人射雁”,韦应物回忆起去年在边塞地区的情景,那里人们用箭射击着飞过的大雁,而今年则不同,他身处蓟野之畔,收到从远方寄来的书信。这两句既展示了时间的变化,也反映了空间的转移,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

韦应物描述了自己在高斋中听着外面淅沥的秋雨声,孤灯相伴,孤独的身影映照着空旷的房间。这种寂静的环境加剧了他内心的思乡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家园究竟在何方?归途遥远,难以抵达。这种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的后半部分,韦应物通过描写具体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一般剪烛吟行帐”,这里的“剪烛”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的寂寞与苦闷,而他选择在这样的时刻吟诵诗文,可能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几个冲烟度远津”则展现了诗人在渡过艰难时刻时的情景,他不畏艰险,勇敢地面对前方的挑战。

诗的最后一句“衡阳此去来应速,好带洞庭湖上春”,则是韦应物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祝福和期盼。他希望这次旅行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并且能在湖上的春天里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这不仅是对旅途的祝愿,也是对他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韦应物的《闻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唐宋时期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寄托家国情怀的艺术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