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盛事纪登瀛,传说芬疑齿颊生。
自是玉堂无俗客,不须金马羡仙卿。
木天珂剑从携侣,禁地琴书许畅情。
同有雄才夸博雅,十思谁继魏元成。

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分析:

  1. 当年盛事纪登瀛
  • 解释与注释:这里提到的“登瀛”,通常指代科举及第,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最高荣誉。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十八学士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和荣耀。
  • 背景介绍: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是这首诗的主要作者,他在位期间,对于文人的才学和品德有着极高的评价和尊重,因此对于十八学士的成就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和纪念。
  1. 传说芬疑齿颊生
  • 解释与注释:这里的“芬”可能指的是香气,而“疑”则可能是指香气四溢。整句诗的意思是,每当提及这些学士,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好香气,仿佛他们的存在就充满了诗意和智慧。
  • 赏析: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赞美了十八学士的才华和成就,也表达了对他们人格魅力的敬仰。这种香气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1. 自是玉堂无俗客
  • 解释与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玉堂),不会有那些庸俗之辈。玉堂是古代皇宫中的高级官员办公的地方,象征着权力和高雅。这句诗意味着十八学士都是真正有才华、有德行的人,他们的才华和品德使得整个空间都变得高贵起来。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十八学士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是学术上的楷模,也是道德上的典范。这样的评价无疑提升了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 不须金马羡仙卿
  • 解释与注释:“金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仙卿”则是指神仙般的人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无需羡慕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这体现了十八学士在现实生活中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情操。
  • 背景介绍:在清朝,官员的地位虽然不算很高,但也是朝廷中的一员。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讽刺当时一些官员的虚荣心和攀附权贵的行为,强调真正的学问和品德远比外在的权力更为重要。
  1. 木天珂剑从携侣
  • 解释与注释:“木天”可能指的是木头制成的天空,象征着朴实无华;“珂剑”则是用宝石镶嵌的剑,代表着贵重和锋利。这句话的意思是,携带这样一把珍贵的武器,与朋友们一起行走江湖。这不仅是对十八学士才能的肯定,也体现了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 赏析: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十八学士的才华和勇气,也表达了他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坚定决心。他们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勇于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检验真理。
  1. 禁地琴书许畅情
  • 解释与注释:“禁地”通常指的是皇家或重要的场所,“琴书”则是指古代文人常用的乐器和书籍。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样的地方(如宫廷)读书或创作,可以尽情享受文学和艺术的快乐。这反映了诗人对十八学士在文化艺术领域贡献的高度赞扬。
  • 背景介绍:十八学士中有许多是著名的文人士子,他们在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有机会接触并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这里的“禁地”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学问与权力的结合点,而“琴书”则代表了他们的专业领域。
  1. 同有雄才夸博雅
  • 解释与注释:“雄才”指的是杰出的才能;“博雅”则是指博学多才,文采斐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十八学士都有卓越的才能和广博的知识(“博雅”),能够在各种场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
  • 背景介绍:在十八学士中,有许多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深厚的造诣,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学、艺术,他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既有深厚的学识又有广阔的视野,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
  1. 十思谁继魏元成
  • 解释与注释:“十思”可能指的是对某一事物的深思熟虑;“魏元成”则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学者,以博学著称。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众多的人才中,还有谁能像魏元成那样深入研究学问呢?这里的“思”可能指的是思考或研究。
  • 赏析:这里的魏元成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代表着学问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诗人通过比较十八学士和魏元成的学问,表达了对十八学士在学问上卓越成就的钦佩。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传承的重视,认为只有深入钻研才能真正掌握学问的精髓。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歌。通过对十八学士的描述和赞颂,诗人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文化的贡献,也表达了对学问和品德追求的尊重。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