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堆月白雁声寒,毡屋清宵玉漏残。
忆昨题诗坐松榭,深秋见尔落沙滩。
早乘霜露传边信,夜渡星河避弹丸。
此日贤王争扈从,不须书寄汉廷看。
【解析】
此诗是边塞诗人岑参的名作,也是岑参边塞诗中最负盛名的一首。这首诗描写了秋夜听雁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怀念之情。首联写月白风清之夜听到雁声;颔联写在松树下听到雁鸣,感叹时间已到深秋;颈联写清晨霜露传书,夜晚星河流沙避敌弹丸;尾联写自己已经不参与扈从,不再寄书汉廷。
【答案】
(1)“龙堆”:指今甘肃玉门关外戈壁沙漠地带。这里指玉门关。“毡屋清宵玉漏残”:天刚破晓,毡帐中还余留着清冷的月光,夜已很深,玉漏壶中的水快要流尽了。“毡屋”、“清宵”、“玉漏残”,都写出了夜的寒冷和深夜的静寂。
译文:皎洁的月亮映照着戈壁滩上飞驰的孤雁,它们发出的哀鸣声令人心寒。我在松树下听到了雁鸣,不禁感慨时光已到了深秋时节。
(2)“早乘霜露传边信”:早上趁着晨霜和露水,我向边塞传递着紧急军情的消息。“霜露”,指清晨的露水。“星河”,即银河,指夜空中灿烂夺目的银河。“边信”,“边报”。
译文:早晨我趁着霜露之便,把边关紧急军情报告给朝廷。
(3)“夜渡星河避弹丸”:夜间我渡过银河躲避敌人的袭击。“星河”,即银河。“弹丸”,指弹丸形的石子,这里指敌人发射的石块、弓箭等。“避弹丸”,指避开敌方袭击。
译文:夜间我渡河以躲避敌方的袭击。
(4)“此日贤王争扈从”:今日我不愿随大军一起奔赴前线。“贤王”,这里泛称皇帝或君主。“扈从”,陪侍帝王车驾出行。“争扈从”,表示不愿为国效力。“不须”,无须。“书寄汉廷看”,意思是不必将这番情形报告给朝廷。
译文:今日我不愿随大军一起奔赴前线,无须上书给汉廷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