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衡笺画蜀山,云岚层叠许谁攀。
密围古树四时翠,独闭柴扉镇日闲。
苔色侵眸纷绿缛,溪声入耳隐潺湲。
浑如雨霁轻烟敛,矗矗棱峰濯晓鬟。
《米芾岷山真迹》
作者:苏轼
尺幅衡笺画蜀山,云岚层叠许谁攀。
密围古树四时翠,独闭柴扉镇日闲。
苔色侵眸纷绿缛,溪声入耳隐潺湲。
浑如雨霁轻烟敛,矗矗棱峰濯晓鬟。
【注释】
- 蜀山:指四川的峨眉山,这里泛指蜀地山水。
- 尺幅:指画纸。
- 衡笺:古代一种长方形的竹简或布帛,这里指书画用的纸。
- 云岚层叠:形容云雾缭绕,层次分明。
- 许谁攀:谁能攀登上去。
- 苔色:苔藓的颜色。
- 溪声:溪水的流动声。
- 雨霁:雨后天晴。
- 轻烟敛:形容雨后天晴,烟雾逐渐消散的意思。
- 矗矗棱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米芾所绘制的蜀地山水画卷。整首诗语言优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第一句“尺幅衡笺画蜀山,云岚层叠许谁攀”,写这幅画是画家用一张小小的画纸所绘出的蜀地山水,而那些层层叠叠的云雾仿佛在呼唤着谁去攀登?这里既赞美了蜀地的山水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攀登蜀山的向往之情。
第二句“密围古树四时翠,独闭柴扉镇日闲”,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看到那茂密的古树四季常青,而诗人自己却独自闭门不出,过着悠闲的生活。这里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第三句“苔色侵眸纷绿缛,溪声入耳隐潺湲”,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的细节。诗人看到那些绿色的苔藓覆盖在泥土上,如同绿锦一般繁复,而溪水的声音则如同潺潺流水般悠扬动听。这两句既展示了画面的色彩与声音,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会。
最后一句“浑如雨霁轻烟敛,矗矗棱峰濯晓鬟”则是对整幅画的总结与赞美。诗人认为这幅画就像是一场雨后的清晨,云雾逐渐消散,露出了山峰的真面目。这里的“矗矗棱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而“濯晓鬟”则形象地描绘了晨曦下山峰的美丽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