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瞻神御,因教憩写心。
卌年忽成古,一念注于今。
敢不益黾勉,安能忘敬钦。
怡情曰山水,末矣讵知音。
赏析:
这首五言诗,是诗人在写心精舍中创作的。
首二句:“每到瞻神御,因教憩写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每当我来到写心精舍瞻仰神灵时,便在这里静下心来写写画画。“神”指神灵,“御”指皇帝,这里代指朝廷或帝王。“憩”即休息。
三、四句:“卌年忽成古,一念注于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知不觉中,岁月已过了一半(“卌”为“半”的古体字),而那片刻间产生的意念却始终萦绕在心头。“卌”为“半”,古代以八寸为尺,四尺为一卌,故以“半”表岁月之长。“古”意为过去。“注”有浸渍的意思。
五、六句:“敢不益黾勉,安能忘敬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怎能不更加努力呢?怎能不永远保持对君王的崇敬呢?其中“黾勉”意为勤勉,“敬”指敬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状况。
诗人用七个字组成了七律的形式,并依次写下了以下的诗句:“怡情曰山水,末矣讵知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心情得到愉悦,是因为欣赏山水之美;至于谁能理解我的心意,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怡情”意谓心情愉快。“怡情”与前句的“瞻神御”都是写诗人的内心感受。“怡”与“写心”相应,都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山水”指自然的山水美景。这两句诗是说,诗人之所以能在写心精舍里感到怡悦,是因为欣赏到了美丽的山水,但是,谁能真正理解他的心意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一句:“末矣讵知音?”这是说,诗人所追求的,恐怕只有上天才能理解吧?“末矣”意为最后。“讵”为疑问词,表示反问的语气。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的目的和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赏识他的诗歌作品。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以及宇宙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它通过诗人自身的感悟,揭示了人类对于生命、命运以及宇宙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