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永火星正,雨沾晓气清。
晨趋备仪卫,祀典率公卿。
八奏蕤宾律,一元瘗坎牲。
躬承岁弗懈,惟是尽吾诚。
【注释】
夏至北郊大祀礼成有述:在夏至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郊祀仪式。
日永火星正,雨沾晓气清:太阳长久照耀,火星正中,细雨沾湿了清晨的天气,显得十分清爽。
晨趋备仪卫,祀典率公卿:早上早早地来到郊外,准备祭祀所用的仪仗和警卫人员。整个祭祀典礼由各级官员主持。
八奏蕤宾律,一元瘗坎牲:八次演奏《蕤宾》乐曲,一次祭献牺牲于坑底。
躬承岁弗懈,惟是尽吾诚:亲自承担一年的责任,不懈怠,只有这样做才能尽心尽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乂所作的一篇记事诗。《全唐诗》收有此作,题为“夏至日北郊大祀”。李乂,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玄宗开元时曾任左拾遗、集贤院学士等职,后因直言被贬为道州司马。安史之乱起,他逃难南来。肃宗即位后任给事中,转御史大夫,封钜鹿郡公。
此诗描写了一个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五岳、四渎、先帝的场面。诗的开头就点明了这一主题,即在夏至之日进行盛大的郊祀仪式。
诗人描绘了祭祀时的壮观景象。太阳长久照耀,火星正中,细雨沾湿了清晨的天气,显得十分清爽。这是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摹,也烘托出节日的热闹气氛。
诗人转向人间。作者早到郊外,准备祭祀用品。整个祭祀典礼由各级官员主持,场面庄重肃穆。
诗人描述了祭祀过程中的乐声。八次演奏《蕤宾》乐曲,一次祭献牺牲于坑底。这反映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特殊仪式。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他决心亲力亲为,承担一年的责任,不懈怠,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
这首诗以宏大的场面、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古代皇帝的祭祀活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