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被八公号,移来千里途。
春前生嫩叶,霜后剩枯株。
颇有充君子,宁无假大夫。
真松莫相怨,聊待岁寒乎。

【注释】

  1. 落叶松:一种常绿针叶树。
  2. 亦被八公号:指被人们称为“八公”的松树。
  3. 移来千里途:被移植到其他地方,走了很长的路。
  4. 春前生嫩叶:在春天之前长出了嫩叶。
  5. 霜后剩枯株:到了冬天霜降之后,只剩下枯萎的树桩。
  6. 颇有充君子:意思是说这种松树很像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7. 宁无假大夫:意思是说这棵松树并不是真正的大夫,而是被人当作大夫一样对待。
  8. 真松莫相怨:真正的松树不要因为被当作大夫而感到怨恨。
  9. 聊待岁寒乎:暂且等待寒冷的季节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松树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首句“亦被八公号”,指的是松树被人们称为“八公”的松树,即“十八公”。这里的“八公”是指松树的一种品种——赤松。这种松树的树干上有许多突起的部分,如同古代官员的官帽一样。因此,古人常常把松树称为“八公”。
    “移来千里途”,是说将这种松树移植到其他地方时,经过了漫长的路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他可能曾经经历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春前生嫩叶,霜后剩枯株”,是说在春天来临之前,这些松树已经长出了嫩叶;而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它们只剩下了枯枝。这句诗描绘了松树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无常,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
    “颇有充君子,宁无假大夫”,是诗人对于松树的象征意义的进一步解读。他认为这些松树很像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并非真正的大夫。这是因为松树的枝条挺拔向上生长,象征着人的品格高洁、志向远大;而松树的根系深厚稳固,则象征着人的品格坚韧、不屈不挠。因此,诗人认为这些松树更像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不是被当作大夫一样受人追捧的松。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真松莫相怨”,真正的松树不要因为被当作大夫而感到怨恨。这里的“怨”可以理解为不满和抱怨。诗人认为,即使这些松树被人当作大夫一样对待,也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本质。
    “聊待岁寒乎”,暂且等待寒冷的季节吧。这里的“岁寒”指的是严冬时节,象征着艰难困苦的环境。诗人希望这些松树能够经受住岁月的考验,继续保持自己的本质和品质。
    整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他用松树比喻人生,以“八公”松树为象征,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