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杼织空罗,银塘缓棹过。
被畴饱宿麦,度沼打新荷。
铫鼎收来煮,砚瓯滴处磨。
晚晴馀惜意,珍重受天和。
【注解】
杼织:纺织。
银塘:水色如银的池塘,这里指代湖面。
畴:田地,这里指农田。
度:经过。
铫鼎:一种古代炊具,用来煮食。
砚瓯:砚台的容器,用来磨墨。
惜意:珍惜之意。
天和:自然之气。
【译文】
船在不织布的空罗上过水,银色的湖面缓缓地划过。
被庄稼饱着的麦子躺在田间,经过池塘时用桨去拨打新荷。
用铫鼎来收粮食煮食物,用砚台的容器来磨墨写字。
傍晚的阳光还留恋着这美好的天气,珍重地接受自然的赐予。
【赏析】
《雨中舟泛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描写了一个雨天的乡村景色,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大自然的和谐美。
首联“不杼织空罗,银塘缓棹过”,诗人以“不杼织”形容湖面的平静,暗示了湖水之深。而“银塘缓棹过”则描绘出小船在湖面上缓缓行进的景象。“银塘”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湖面的颜色,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颔联“被畴饱宿麦,度沼打新荷”,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被畴”指的是田野,“饱宿麦”则意味着田野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麦秆。“度沼打新荷”则描绘了在湖面上划船的场景,荷叶刚从水中冒出,显得生机勃勃。这一联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颈联“铫鼎收来煮,砚瓯滴处磨”,则是对农家生活的具体描绘。“铫鼎”是一种古代的炊具,用来煮食物;“砚瓯”则是用于磨墨的工具。这两个词都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一面。
尾联“晚晴馀惜意,珍重受天和”,则是对整个画面的总结。“晚晴”一词描绘了夕阳西下,天空呈现出美丽的色彩。“馀惜意”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珍重受天和”则是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