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画堪称活,乘春普被膏。
梅心真是洁,松顶得能高。
融溜垂鸳瓦,馀寒切毳袍。
王臣奠西海,跋涉廑勤劳。
【注释】
二月朔日复雪:二月初一又降下雪。
其三:第三首。
乘春普被膏:趁着春天普降甘霖。膏,指滋润万物的雨水。
梅心真是洁:梅花的心是那样洁白。
松顶得能高:松树之巅可以长得很高。
融溜垂鸳瓦:融化的水流像鸳鸯戏水一样从屋檐流下。
馀寒切毳袍:残留的寒冷刺入裘毛。
王臣奠西海:君王大臣祭祀西海神。
跋涉廑勤劳:跋涉千里,勤劳不辍。
【赏析】
“二月朔日复雪”起兴。“二月朔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日,“复雪”即二月初再降雪。这一句以“朔日”和“复雪”两个意象来渲染气氛,为全诗奠定基调。
第二句“入画堪称活”承上启下,由“二月朔日复雪”过渡到“入画”,进一步描绘雪景之美。这里的“活”字既形容雪景如画,也暗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乘春普被膏”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春天雪后的景象。这里的“膏”字形象地描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第四句“梅心真是洁”紧承上文,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赞美其清雅高洁的品质。这里的“梅心”即梅花的花蕊,“真洁”则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品质。
第五句“松顶得能高”继续描绘春天雪后的景象。这里的“松顶”指的是松树上的枝梢,“得能高”则是说它们能够傲然挺立,不畏严寒。
第六句“融溜垂鸳瓦”,通过描绘融雪滴落如同鸳鸯戏水的情景,进一步营造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这里的“鸳鸯”不仅象征着美好,还寓意着和谐。
第七句“馀寒切毳袍”,描绘了雪后余寒依然刺骨的寒冷天气,以及人们为了御寒而穿裘毛衣服的情况。这里的“馀寒”和“切”字都强调了天气的寒冷程度。
第八句“王臣奠西海”,将话题引向朝廷祭祀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王侯大臣在祭祀活动中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王臣”指的是朝廷中的王侯大臣,他们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求平安的愿望。
最后一句“跋涉廑勤劳”,表达了作者对于王侯大臣跋涉万里,辛勤劳作的赞赏之情。这里的“跋涉”指的是他们长途跋涉,“廑勤劳”则强调了他们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雪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王侯大臣辛勤劳作的赞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