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重河防,神谟定庙堂。
帑金颁太府,高堰卫维扬。
济运南输北,安流清汇黄。
申咨惟善守,千载固苞桑。
【注释】
阅高堰工有作:观看高邮大堤的工程。皇考:皇帝的父亲。重河防:重视黄河防御。神谟:神谋,神策。定庙堂:安定国家。帑金:国库中的钱。颁:分给。太府:国库。高堰:即高邮大堤。卫维扬:保卫扬州(今属江苏)。济运:指疏通河道。南输北:南北运输。安流:使水流平稳。清汇黄:使黄河的水清澈不污染。申咨:请求咨询。惟善守:只有善于防守的人。千载:千年。固苞桑:稳固国家。
【赏析】
诗题《阅高堰工有作》,是诗人观看高邮大堤的工程后所创作的七言歌行体诗。此诗写诗人观高邮大堤工程,感慨颇深,对国家的安定繁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全诗四联各八句,每联前二句描写,后二句议论抒情,内容层层深入,感情层层加深,形式上错落有序,音韵和谐流畅,是一首成功的咏史抒怀之作。
第一联“皇考重河防,神谟定庙堂。”首句点明诗人父亲曾为皇帝,所以称“皇考”。“皇考”一词,是古代称已故父亲的尊称。“重河防”是指重视治理黄河的防洪工作。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发源青海巴颜喀拉山脉,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60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河流中携带大量泥沙,加之气候变干,黄河下游两岸屡受灾害。因此治理黄河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头等大事。“定庙堂”,是说在治理黄河时,朝廷大臣们齐心协力,商讨对策,作出决策。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父亲治河功绩的高度赞扬。
第二联“帑金颁太府,高堰卫维扬。”第二句紧接上联而来。“帑金”,是指国家财政的储备金;“太府”,指主管全国财赋的官署——太府寺。“高堰”,指高邮大堤,又称“高堰闸”。当时为了抵御洪水,加固堤岸,在运河上修建了高邮大堤。这一句写国库里的钱被分派到各个地方去修建大堤,保卫着扬州。
第三联“济运南输北,安流清汇黄。”这一联主要写高邮大堤的作用。“济运”指疏通江河之水流入运河;“南输北”指将河水向北输送以供应北方的需要;“安流清汇黄”是指使黄河的水流畅通无阻,水质得到净化。这一联写出了高邮大堤对于维护运河交通,保障粮食运输,防止水患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四联“申咨惟善守,千载固苞桑。”这一联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申咨”是向上级提出建议;“惟善守”是希望那些善于守卫边疆的将士们能够忠于职守;“千载固苞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像古树一样根深蒂固,永保太平的愿望。最后一句更是把这种美好的愿望提升到了一种哲理高度——“千载固苞桑”是对国家长治久安、子孙万代都能够得到保护的一种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平实自然,结构严谨紧凑,意境宏大深远,堪称咏史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