檃括长图意,松涛宛散仙。
飞萝笼仄涧,落叶逐流泉。
太古无朱夏,一峰凌紫烟。
何妨苔壁上,又识戊辰年。
【注释】
檃括(hèn kè):用竹简或布帛等物把文字书写下来。
太古:古代久远的时候,指远古时代。
朱夏:夏天。
一峰凌紫烟:一座山峰高耸入云,好像要凌驾在紫色的烟雾之上。凌,超越。
苔壁:青苔覆盖的石壁。
戊辰年:1788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的小诗,是作者偶见一幅仿效《圣谟松涛图》的小幅画后,即兴题写的。
首句“檃括长图意”,是说自己只是对这幅小画的大意作了概括和提炼。次句“松涛宛散仙”,是说这幅画上描绘的松涛声如仙人飘然降临。第三、四句,“飞萝笼仄涧,落叶逐流泉”,是说那幽深的山崖下,有飞瀑流泉,而那茂密的青藤缠绕着山崖,又像仙子一样飘然降落到山涧。最后两句“太古无朱夏,一峰凌紫烟”,是说远古时没有炎热的夏季,也没有飘渺如烟的山峰。这两句既赞美了画中的美景,也暗寓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末句“何妨苔壁上,又识戊辰年”,是说诗人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又看到了苔藓爬满了石壁,又知道这是戊辰年(1788)的春天。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苔藓”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