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匝无堪托,一心谁共论。
翻怜寒夜鹊,同是易惊魂。
玉塞山千叠,银河月半痕。
岂因惯烧脑,终是不忘恩。
【注释】
1、三匝:三圈。
2、翻怜:反而怜惜。
3、玉塞山:指银河,因玉皇大帝的宫殿在玉清宫,故称玉帝为“玉皇大帝”。
4、烧脑:指烧香拜佛,以求得神灵保佑。
5、不忘恩(恩):不忘记恩情,感恩之情。
【赏析】
这首七绝,以咏鹊起兴,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抒写诗人对世事人情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真情的珍视和怀念。
首句“昔昔盐二十首 其十三 惊魂同夜鹊”点题,说明此诗是作者在某一特定的夜晚所写下的。“惊魂”,指诗人自己或他人由于某些事情而感到震惊、恐慌。这两句的意思是:当诗人在夜间听到一声惊叫,他立刻联想到那些与自己一样在黑夜中惊慌失措的鸟儿,于是不禁发出一声惊叹:“原来我们都是在同一时刻感到惊恐不安啊!”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鸟比作人,使它们具有了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第二联紧承上联,进一步展开议论:“三匝无堪托,一心谁共论。”意思是说,由于我所处的位置离天极星只有三圈的距离,所以连一只小鸟都飞不到这里来和我对话;至于其他鸟儿,它们又怎么有心思与我谈论这些事情呢?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孤独之感,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世间纷争、人事纷扰的厌倦和厌烦。
第三联转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翻怜寒夜鹊,同是易惊魂。”这里的“翻怜”,可以理解为“反倒喜欢”之意,也可以理解为“反而怜惜”之意。诗人观察到了这样的事实:那些在寒冷的夜晚里飞翔的鸟儿,它们虽然也容易受到惊吓,但毕竟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而人类则不同,他们被世俗的纷扰所束缚,不能像鸟儿那样自由翱翔。因此,诗人不禁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同情心:这些鸟儿虽然容易被惊吓,但却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而我,却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幸福生活。
最后一句“玉塞山千叠,银河月半痕”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玉塞山”,指的是银河。诗人站在银河边上,仰望着那皎洁的月亮,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说的“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然而,当他看到那银河中的月影时,却只能看到一半而已,这是因为银河的弯曲所致。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向往,又暗示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测的感叹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咏鹊这一具体事物来隐喻人生哲理,抒发了诗人对世间纷争、人事纷扰的厌倦和厌烦以及对人间真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比喻手法,语言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