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雨洒凉秋,山云涌似流。
轻寒增幕底,野水涨溪头。
牧马嘶声壮,饥鹰侧翅愁。
命车传罢猎,聊学魏文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解释

  1. 塞雨洒凉秋,山云涌似流:这句描述的是深秋时节的塞外天气,细雨如丝般的落下,给凉爽的秋天增添了些许凉意。同时,山间的云雾缭绕,像水流般涌动,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轻寒增幕底,野水涨溪头:这里的“轻寒”指的是微风拂面的清凉感觉,它使得帐篷底下更加凉爽,野水在溪流源头处因为轻寒而上涨。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塞外的自然景象,既有雨露滋润的清新,又有轻寒带来的舒适。
  3. 牧马嘶声壮,饥鹰侧翅愁:这两句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现自然景象中的动物状态。牧马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展现出它们健壮的体魄;饥饿的鹰张开翅膀,显得有些愁苦,似乎在寻找食物。这些细节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感。
  4. 命车传罢猎,聊学魏文侯:这句诗意味着狩猎活动结束了,人们准备返回。魏文侯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明君主,这里用他的名字作为典故,表达了一种从繁忙的狩猎中抽身,回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意境。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追求简朴与平和。

译文

深秋时节,细雨纷纷洒向寒冷的大地,山间的云雾像流水一样飘动。
营地里传来牧马的嘶鸣声,显示出它们的健壮;溪流边的野水因轻寒而上涨。
饥渴的鹰张开翅膀,显得有些愁苦;狩猎结束后,他们准备返回家园。
我们学习了古代贤君的风范,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回归到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塞外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雨、云、草、鸟等元素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轻寒增幕底,野水涨溪头”一句,不仅写出了塞外秋天特有的气候特征,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状态相联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此外,诗中的“命车传罢猎,聊学魏文侯”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古人治国理念的借鉴,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