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启文华,熙春景物嘉。
古今学有别,天地德无涯。
内外应非二,知行要并加。
儒臣同坐论,不觉日西斜。

仲春经筵

讲席启文华,熙春景物嘉。

古今学有别,天地德无涯。

内外应非二,知行要并加。

儒臣同坐论,不觉日西斜。

注释: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这里特指二月。
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解儒家经典而设置的讲席,此处泛指朝廷的讲坛。
启文华:开启儒家文化的大门,指开讲儒家经典。
熙春:美好的春天,这里指春季的美好景象。
古今学:古代的学问和现代的学问。
别:区别,不同之处。
天地德: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道德。
内外:指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外在表现。
应非二:不应是两个对立的事物,强调内外一致。
知行:知识和行动。
儒臣:儒家学者,官员。
同坐论:一同坐在一起讨论问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共处的盛景,体现了作者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知识与德行的重视。诗中通过对仲春时节、讲坛讲学、古今学问的比较,以及对内外一致性的追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理念。通过儒臣同坐论的场景,展现了儒家学者们的智慧和品德,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