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宾今作主,东主却成宾。
去去燕京路,依依沛里人。
地灵常毓瑞,风伯已清尘。
会复如唐后,武功咏再巡。
【注释】
西宾:指东晋的王导,他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后官至太傅。东主:指唐玄宗李隆基,他在安史之乱中被肃宗李亨废为太上皇,后来重新当政,即“复辟”。燕京:指京城。沛里:指沛县,今属江苏省,是李白出生地。地灵:指土地神灵保佑。风伯:指主管天气的风神,这里指皇帝。武功:指武功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一首),是歌颂汉武帝开疆辟土和武功的歌咏之作。再巡:指再次巡视天下,治理国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四年奉召入京,因见朝廷政治腐败,而作此诗以讽喻时事,抒发感慨。全诗四言,前两句写自己受诏入都,与东晋王导并列而为朝廷重臣;后两句写自己离开长安赴任,依依不舍,留恋故土之情。中间两联写京都景象,首句赞京师盛况,次句抒怀才不遇之感。末两句写对国家未来的祝愿。
第一句点明题旨,说明自己是奉诏进京,与王导并列而为朝廷大臣。王导曾辅佐东晋王室,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所以这里说“西宾”,实际上是指代王导,暗含了对王导的尊敬和钦仰之意。第二句则表明自己的境遇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在野的隐士变成了身居朝廷、受人敬重的大臣。这种变化对于李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一直以自由自在的游子身份来生活,现在突然被招来朝廷担任要职,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屈辱。
第三、四句是写自己离开京城赴任的情状,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长安是指唐代京城长安城。由于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李白的故乡,所以长安就成了他思念的对象。另外,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繁华富丽,气象万千,也是诗人所向往的地方。但是,由于朝廷的腐败和自己的失意,他不得不离开这样的繁华之地。因此,当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自然会感到依依惜别之情。
第五、六句进一步写离别长安时的情景。首句写京城景色美好,令人陶醉。这里的“地”字既指京城长安城,也指整个京城地区。因为当时长安城周围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都是土地神灵的庇护之地。土地神灵能够保佑百姓安居乐业,使社会安定繁荣。第二句写天空清朗,风调雨顺,这是上天赐给人间的好景象。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已”字,表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天上的神仙已经把一切清理干净了。“风伯”指的是主管天气的神,这里指皇帝,即唐高宗李治。“清尘”指清除地面上的尘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天地神灵的保护下,皇帝的威信已经树立起来了,天下太平无事。
第七、八句是最后两句,是作者对自己未来命运的设想。“会复如唐后”是说将来有一天,我也会像唐宣宗一样重登皇位,成为国家的统治者。而“武功咏再巡”则是希望自己能像汉武帝那样,有雄才大略,开创一番伟大的功业。《武功颂》是一首歌颂汉武帝的诗篇,意思是说汉武帝英姿焕发,雄才盖世,他开创了辉煌的事业,留下了不朽的业绩。这里用来比喻唐宣宗的功德,表示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唐宣宗那样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个人遭遇的不幸。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