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飞萤出,流光绕砌庭。
明偏依夕月,点似列疏星。
雨湿天犹暑,风薰草正青。
何来动秋思,幽咏为延停。

【注释】

乍见:忽然见到。流光:指飞萤的闪光。疏星:稀疏的星星。雨湿:被雨水湿润。何来:从哪里来。幽咏:低声吟诵。延停:延长停留,即作赋。

【译文】

忽然看见飞萤飞出,闪烁着流光绕庭院。

明暗分明地依傍在夕阳下,像点缀在天幕上的疏星。

雨点淋湿了天空还炎热,风吹动草木正显青翠。

不知从何处传来秋夜的思绪,我只好幽静吟咏而作赋。

【赏析一】

首联“乍见飞萤出,流光绕砌庭”。起笔写景,描写眼前所见。萤火虫忽现于夜空,其光闪烁不定,犹如流光溢彩。“飞萤”,即飞蛾,古人常将萤火虫比作仙人之衣,诗人以“飞萤”喻人,意即“飞蛾扑火”。《庄子·庚桑楚》:“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此处化用此典,言诗人忽遇良友,欢聚一堂,恍若梦中一般,令人陶醉,忘却尘世烦忧。诗人以“飞萤”为引,将“乍见飞萤出”与“流光绕庭砌”相联系,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欢迎之情,又营造了一个清雅宁静、流光溢彩的夜景氛围。

颔联“明偏依夕月,点似列疏星”。诗人由上句的惊喜之情转而转入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明偏依夕月”,意为明月高悬,月光如水,照亮了庭院;“点似列疏星”,意为繁星点点,闪烁不已。这两句诗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巧妙融合在一起,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又有赞美自然之美之意。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他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这些细节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颈联“雨湿天犹暑,风薰草正青”。“雨湿天犹暑”,意味着虽然天气炎热,但雨水已经打湿了大地;“风薰草正青”,意为微风拂面,使得花草更加翠绿鲜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雨水打湿大地、微风吹拂花草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生命勃发的赞美之意。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尾联“何来动秋思,幽咏为延停”。尾联回应了首联的“飞萤”,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诗人以“何来”开头,反问自己为何会如此喜爱秋夜美景;接着以“幽咏为延停”收束全诗,表明自己为了珍惜这美好的时光而暂时停下了步伐。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欣赏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他善于运用反问句和设问句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思考与领悟。

【赏析二)

此篇所咏之萤,乃初秋之夜,偶见空中飞萤,其光闪烁不定。诗人抓住这一刹那的感受,绘成一幅清冷幽美的意境画面。

首联“乍见飞萤出,流光绕庭砌”,是说诗人在初秋之夜,偶然间看到一群飞萤在空中飞舞,其光闪烁不定。诗人用“乍见”一词,形容这种突然而至的感觉,仿佛是久别重逢的朋友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一样。“流光”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飞萤闪烁的光芒。诗人将飞萤比作流水般流转的光芒,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灵动而富有诗意。

颔联“明偏依夕月,点似列疏星”,进一步描绘了飞萤与月亮、星辰相互映衬的场景。这里的“明”指的是月亮发出的光亮,“偏”表示月亮的光芒在某些地方较为明显。诗人用“明偏依夕月”来形容月亮的光芒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点似列疏星”则形象地描绘了飞萤在夜空中闪烁的样子,就像星星一样排列开来照亮夜空。

尾联“雨湿天犹暑,风薰草正青”,则是在描绘一种更具体的情境。这里的“雨湿天犹暑”意味着虽然外面正在下雨,但天气仍然炎热难耐;“风薰草正青”则是指微风吹过草地,使得草地上的草叶更加碧绿。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雨天和微风两个不同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首诗通过对飞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画面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