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催时序,秋深早立冬。
候风因验政,辨日每占农。
人迹霜华重,山峦黛色浓。
园林零落尽,徙倚眄苍松。
【注释】
闰月:农历的闰月。因:因为。候风:观察风向。验政:验证时政的好坏。辨(biàn)日:辨别太阳的位置以判断农时。占农(cān nóng):占卜农事。人迹:指人的足迹。霜华重:形容秋霜覆盖得很厉害,足见时间之早。山峦:山脉。黛色浓:指山色青黑,显得浓厚。园林:这里代指树木。零落尽:全部凋残。徙倚(qí yǐ):徘徊。眄(miǎn):斜看、望。苍松:翠绿色的松树。
【赏析】
《九月十八日夜立冬》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七十五二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立冬所作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秋时节,诗人在立冬之时,漫步于萧瑟的秋林中,看到满地的落叶和郁郁葱葱的山林,触景生情,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担忧。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感情真挚深沉,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
首联“闰月催时序,秋深早立冬。”首句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是深秋初冬之际。闰月,指阴历九月中没有出现的一个月,即闰年十月。时序,指四季的变化。这一句写深秋来临,寒气渐浓,草木凋零,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
颔联“候风因验政,辨日每占农。”两句写诗人在立冬这天,通过观察风向和辨别太阳的位置来验证时政的好坏,预测农事。候风因验政,比喻从自然现象的变化中可以洞察时政的情况;辨日每占农,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着农事情况。
颈联“人迹霜华重,山峦黛色浓。”两句描写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观。人迹霜华重,指的是人们行走的痕迹被一层厚厚的霜覆盖,显示出秋天的气息已经来临;山峦黛色浓,描绘出山峰的颜色如同深黑色的颜料一般浓郁,给人一种深深的印象。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感受和体验。
尾联“园林零落尽,徙倚眄苍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园林零落尽,指的是原本繁华的园林已经凋零殆尽,只剩下一些残败的景象;徙倚眄苍松,则是诗人独自站立在松树下,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忧郁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与总结。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