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改渭川质,遥从淇水分。
影摇银烛乱,籁藉竹炉熏。
凭几坐清昼,忘言对此君。
托根非得地,漫想势干云。
【注释】
盆中竹:盆栽中的竹子。未改渭川质,遥从淇水分:指竹子的根性没有改变,它来自西北方的渭水地区,而它的枝干却长在东南面的淇水上,比喻人或事物有本质,也有外在的表现。影摇银烛乱,籁藉竹炉熏:指蜡烛摇曳不定,发出微弱的声响。竹炉熏:用竹制的炊具烧香薰草。凭几坐清昼:坐在一张方桌前,度过一个清闲的白日。清昼:白天,阳光明媚的日子。忘言对此君:忘记言语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意。忘言是对“言”的一种超脱与超越,即无言胜有言。此君:此位朋友。托根非得地,漫想势干云:比喻人或事物虽有某种优势,但并非完全适合其所处的位置,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赏析】
《盆中竹》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五律。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盆栽中的竹子,后半部分写自己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全诗以盆栽中的竹子起兴,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未改渭川质,遥从淇水分”。意思是说,虽然我的本性没有改变(渭水地区),但我的枝条却长在了东南面的淇水中(远离故土)。”未改”、“遥从”,说明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有所感慨;“渭川”和“淇水”都是指代地域,这里指诗人的原籍和现居之所;“分”,即分异;“渭川质”,指诗人的本来性情;“淇水分”,指诗人的枝干已离开本原生长之地(渭川)。这一联的意思是说:虽然我本性没有变(渭川),但已经远离了我的故乡(淇水)了。这一句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
颔联“影摇银烛乱,籁藉竹炉熏”。意思是说,那摇曳不定的影子,仿佛在银烛的光影中晃动,好像在竹炉的烟雾里飘荡。“影摇”句,形象地描绘了盆栽中竹子的影子摇曳不定的情景;“银烛”、“籁”,都是指光点;“竹炉熏”,指用竹制的炊具烧香薰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摇曳不定的影子,仿佛在银烛的光影中晃动,好像在竹炉的烟雾里飘荡。这一句承接上句写影子摇曳不定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影子摇曳不定的情景。
颈联“凭几坐清昼,忘言对此君”。“凭几”,指靠着椅子;“清昼”,指晴朗的白天。意思是说:我靠在椅子旁坐着,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白昼时光;忘记了用言语来表示我的敬意。“凭几”,指靠着椅子;“清昼”,指晴朗的白天。意思是说:我靠在椅子旁坐着,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白昼时光;忘记了用言语来表示我的敬意。这一句承接上句描写自己的动作和状态,继续写自己对友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尾联“托根非得地,漫想势干云”。“托根”,指安身立命,引申为扎根;“非得地”,意即不是生长的地方;“漫想”,指随意地、随便地想;“势干云”,指形势发展得很快,高不可攀。意思是说:我这棵盆栽中的树根不是生长在这里,我只是随意地想象着它的枝干高高地挺立在云霄之中。这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两句的总结,又是对下两句的展望,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又表现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盆栽中竹子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