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告有嘉猷,击楫应同刘越石;
经邦怀远志,筹边还忆李文饶。
【注释】
告:告诉、陈奏。有嘉猷:有好的谋划。击楫:敲着船桨,比喻立志奋发。刘越石:指东汉末年政治家和军事家刘表,他曾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李文饶:指唐中期的名将李晟(字夷简),他曾任节度使镇守边疆,对巩固边防有重要贡献。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上联“入告有嘉猷,击楫应同刘越石”赞扬了沈桂芬的功绩;下联“经邦怀远志,筹边还忆李文饶”则表达了作者对沈桂芬的怀念之情。
入告有嘉猷,击楫应同刘越石;
经邦怀远志,筹边还忆李文饶。
【注释】
告:告诉、陈奏。有嘉猷:有好的谋划。击楫:敲着船桨,比喻立志奋发。刘越石:指东汉末年政治家和军事家刘表,他曾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李文饶:指唐中期的名将李晟(字夷简),他曾任节度使镇守边疆,对巩固边防有重要贡献。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上联“入告有嘉猷,击楫应同刘越石”赞扬了沈桂芬的功绩;下联“经邦怀远志,筹边还忆李文饶”则表达了作者对沈桂芬的怀念之情。
注释:在海国的旧传书中,是英雄自己怜爱子女; 如今湖山已入画,有忠诚信义可以渡过风波。 赏析:洞庭湖,又名湘湖、扬子湖、大泽等,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湖泊之一,也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7.63平方公里,湖汊港叉194处。 洞庭湖与岳阳楼、君山岛共同构成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著名景观,是中国三大名楼和三大名胜之一
【注释】: 1. 天山:指天山山脉。2. 扶栏:栏杆,这里指石柱。3. 嵩武上将:指东汉的大将桓谭,字子威。4. 万口欢:万人称颂。5. 恪靖铭:指刻在石碑上的“恪靖”二字。6. 篆:篆书,古文字的一种字体。7. 光绪二年:即公元1878年。8. 刊:雕刻。9. 光绪:指光绪帝,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四位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天山的赞美和对桓谭的敬仰之情的抒发。
题疏勒望云图 提戎雅有至性存,尚有一言为尔勖。 我今解组老归田,不忘魏阙心犹悬。 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 提戎素来禀慈训,身受君恩逾感奋。 终当移孝作忠臣,为我国家扶厄运。 注释: - 提戎:对将领的尊称。 - 雅:非常、特别。至性:至诚之心,指忠诚的心。 - 勖:勉励,劝诫。 - 我今:我,此处是诗人自称。解组:卸下官职。老归田:辞官退休回到家乡。魏阙: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其含义。“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这是说依附于林则徐的未必都是君子,而离间林则徐的一定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是指忧国忧民的情怀像家庭一样,这种精神品质已经传了二百六十多年了;“庙堂倚之为长城”,意思是庙堂中的人依靠他就像长城一样坚不可摧,“草野望之若时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诗句”,要求解释诗句的意思;“译文”,要求解释诗句翻译;“赏析”,要求分析诗句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并陈述观点,最后总结作答. 江山万里横天下:形容国家的疆域辽阔. 杞梓千章贡上都:指用杞木、梓木等制作了大批的宫室和器物献给都城长安.这里用来比喻贡献给皇帝的礼物. 【答案】 江山万里横天下(形容国家的疆域广阔无边)
题疏勒望云图 男儿有志在四方,欲求亲显须名扬。 自来尽忠难尽孝,征人有母不遑将。 提戎自少贫且贱,学书不成去学剑。 膂力刚强原过人,手挽乌号长独擅。 适值潢池盗弄兵,东南半壁烽烟横。 我时陈师扫群丑,三千貔虎屯长营。 提戎牵裾别慈母,誓志从戎来江右。 隶我军籍随我征,勇气百倍无与偶。 浙闽东粤及秦中,转战所向皆有功。 戎马驰驱度西陇,勋名懋著何英雄。 嗣后回酋肆猖獗,我复出关持节钺。
【注释】 挽冯尹平联:指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绝徼:边地。 鄹曼父:即“孟尝”,战国时齐国大臣,因封于鄹邑(今山东单县),号为“鄹曼父”。这句说收骨归葬。 武陵儿:指屈原。武陵是屈原的故乡,后来传说屈原被投江后,渔人找到他的尸体,就把他打捞上来,放在江中。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朋友、吊古伤今的悼亡诗。《旧唐书·文苑传》载
【注释】 长沙会馆:旧时汉口有座长沙会馆,为纪念三国名将关羽而建。联中“千载”指此地已历千年。 千载:一千年。 芳草晴川:指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色。 曾见仙人骑鹤去:相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此处化用此意,指当年王之涣曾登高望远,看到过仙人骑鹤而去。 骑鹤:乘白鹤升天。 仙去:仙人离去。 卅年:三十年。作客:寄居他乡,旅人。 黄沙远塞
【注释】 挽英翰联:这是一副悼念已故的文天祥的挽联。英,指文天祥;翰,指文天祥的字;联,指对联。 遗诀酸辛,痛膝下无儿,堂前有母:这是说文天祥在临死前叮嘱儿子不要为他送葬,因为膝下无子,而堂前还有老母。意思是他临终前嘱咐儿子不要为他送葬。 殊勋彪炳:这是说文天祥的功业非常显赫。 看大河东去,冰岭西来:这是说大河向东流去,冰岭向西延伸。这里用来比喻文天祥的功勋永垂不朽。 【赏析】
注释: 1. 知公神仙中人,勉为苍生留十稔:我知道你是仙界中的人,希望你能够努力工作为苍生留下十年。 2. 忆昔湖山隹处,曾陪黄菊作重阳:回忆过去你住在湖边山旁的时候,曾经陪我一起在重阳节赏黄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寿联,作者通过赞美杨昌浚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祝福。诗中“知公神仙中人”一句,用“神仙中人”来形容杨昌浚,表达了对杨昌浚的敬仰之情。同时,“勉为苍生留十稔”一句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发上等愿,享下等福”,是说人应该发上等的愿望,却要享受下等的生活。这里“发上等愿”和“享下等福”都是指人应该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但现实生活却不能给予满足,因此只能接受现实。这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理想,但却只能享受卑微的生活。“从高处立”
【注释】 甘肃:指清代的甘肃省,这里借指考场。试院:科举考试的场所。联:对偶的诗句。 万余卷奇文:万余卷,即万卷书。指读书。 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采摘紫芝和红花草。比喻科举考试。 重寻五十年旧事:五十年,指从参加科举考试到中第这五十年间的事。指科举经历。 一攀丹桂,三趁黄槐:攀桂,攀折桂花以喻应试。黄槐,黄桑树,古代用作考试场地的木桩。指科举考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甘肃学政的邀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赏析。解答时要借助关键词分析,同时注意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基调。“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抓住“率”“转战”等关键词理解;“克廿余城,杀几万贼”抓住“克”“杀”等词语分析其含义;“独有千秋,萝山不见”,抓住“萝山”一词理解。“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抓住“报”“二百年”理解其内涵。 【答案】 译文:率领学生数十人转战而来,攻克二十多个城池,杀死数万敌人
【注释】 ①挽徐宗干联:即《送徐宗干还朝》一诗。徐宗干,名不详。②老去:年老。③堪:忍心。④万里长征:指远行万里的征途。⑤严(yán)装:指整肃衣冠仪容。⑥同舟侣:与自己共乘船的人。⑦寄耳:寄意于耳,指留传后世。⑧清德:清明的政治道德,这里指政治品德。⑨令名:美名。⑩史臣书:史书上记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深沉的感慨和诚挚的情感,勉励其友人归朝为官
这首诗是梁启超对张亮基的挽联,表达了对张亮基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长沙独守几经旬,忆草檄纷驰,公为府主我为客; 鄂渚一别即终古,叹萍踪靡定,昔向潇湘今向秦。 注释: - 长沙:张亮基的故乡,也是他曾经担任过府主的地方。 - 草檄纷驰:用草书写成的檄文,表示张亮基因公务繁忙而奔波忙碌。 - 公为府主我为客:表示自己作为客人,在府主张亮基身边生活,而张亮基则是府主。 - 鄂渚:地名
以下是对“福州正谊书院讲堂联”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青眼高歌,他日应多天下士”:用青眼表示尊重和赏识,高歌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这句话意味着左宗棠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人物。 - “华阴回首,当年曾读古人书”:华阴指的是华山,古代诗人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句话表达了左宗棠对自己过去的回顾,也暗示了他对文学和学问的热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