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归期缓,何堪阻去程。
雨随风骤至,云与月争行。
壁上孤灯淡,空中万马鸣。
故乡心滴碎,窗外破蕉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题为《桃园阻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桃园阻雨

  • 常恐归期缓:担心回家的时间会延迟(归期,指回家的时间)
  • 何堪阻去程:怎么承受阻碍行程的苦楚(何堪,难以承受)
  • 雨随风骤至:雨水突然而来,风势迅猛(骤,突然)
  • 云与月争行:云彩和月亮争着移动(争行,竞争移动)

注释

  1. 常恐归期缓:担忧不能按时回家。
  2. 何堪阻去程:怎能忍受阻碍行程的苦难。
  3. 雨随风骤至:雨水忽然间倾盆而下,风势也很快。
  4. 云与月争行:云雾和月亮争夺着向天空中移动。

译文
担心归家的时间会延后,怎忍心阻碍行程。
雨水迅速降临,风速也很大。
云朵和月亮竞相上升、飘散。
故乡的心如同破碎的玻璃片般碎裂,窗外传来蕉叶被风吹破的声响。

赏析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边疆生活和战争情景。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展现了旅途中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心情。首句“常恐归期缓”表达了作者对回家时间的渴望和无奈;第二句“何堪阻去程”,则表达了因阻雨不得不耽误行程时的苦恼。

第三四句“雨随风骤至,云与月争行”描绘了雨势猛烈和天象变化的壮观景象。这里的“骤”字形容雨势来得快,而“争行”则描绘了云和月都在争先恐后地向高空升腾。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也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两句“故乡心滴碎,窗外破蕉声”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推向高潮。通过比喻,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比作破碎的玻璃,而窗外的蕉叶被风吹破的声音,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与悲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自然现象而内心波涛汹涌的旅人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