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劳樵牧殷勤说,此是当年八阵图。
报主不遗生活计,丹忠犹下死工夫。
寒流脉脉萦荒碛,苦雨萧萧走夜芦。
浩魄不磨英气在,空林婉转乱啼乌。
【注释】
夔府:今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口,是古时候的边远地区。十二名景:指杜甫所描绘的夔州十景:白帝城、黄陵庙、神女峰、瞿塘峡、滟澦矶、青草坝、风箱峡、高梁平、小三峡、水槛等。武侯阵图:即“八阵图”。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制造的战船阵。
无劳樵牧殷勤说,此是当年八阵图。
用不着向樵夫牧人反复解释,这里就是当年的八阵图。
报主不遗生活计,丹忠犹下死工夫。
效忠国家毫不顾惜自己生死,忠贞报国仍像当年那样努力不懈。
寒流脉脉萦荒碛,苦雨萧萧走夜芦。
冷冽的溪水缓缓地缠绕着荒凉的沙滩,凄惨的细雨潇潇洒洒地飞过夜间的芦苇丛。
浩魄不磨英气在,空林婉转乱啼乌。
英雄的气概依然不减当年,空寂的树林间传来了乌鸦悲鸣的声音。
赏析:
《夔府十二首》,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至乾元元年(758年)流寓夔州期间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十二首,每首都写一景,并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思想。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冬。当时作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流寓夔州,在一次风雨交加之夜,他登上江边的高处,遥望那连绵不断的群山,不禁感慨万分,写下这首咏怀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首二句点题,直叙其事。“无劳”,即“不用”,表示不必烦劳的意思。“樵牧”是山中砍柴放牧的人。“殷勤说”,是说他们反复说明。“八阵图”,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制造的一种战船阵,用来对抗敌船。“此是当年八阵图”,是说这里就是当年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用以抗敌的。
三四两句承上启下,写自己忠于朝廷,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这里说的是自己忠于国家的心意,决不因个人利害而有所改变;至于怎样保卫国家,则还在努力钻研学习之中。“丹心”是忠心的比喻,“丹忠”即“丹心”,忠贞不渝的心。“犹下死工夫”,意谓还像当年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不惜牺牲一切。这两句是说,报国之心坚定不移,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五六两句,写风雨交加之夜的情景。“寒流”、“苦雨”都是天气恶劣的象征。“萦”、“绕”都是环绕之意。“荒碛”,荒芜的土地,这里指长江中的沙洲。“夜芦”,即芦苇。“芦”,通“篱”。
七八两句写自己虽遭贬谪,但英气未减。“不磨”,即不变之意。“浩魄”,即“浩然之气”,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浩然正气。“英气”,是指英勇豪迈的精神,这里指自己刚正不阿的品质。“婉转”,这里用来形容声音悠长宛转。“乱啼乌”,是说乌鸦乱叫着啼鸣。这句是说,尽管自己身处逆境,但仍有正义之声不断传出,使天地为之回响。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激情。诗中虽然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思想,但总的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