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几度逢佳节,每到清明惨欲绝。
杜鹃血泪满青山,杨柳短条委墓穴。
杯酒盂饭向荒丘,落日伤心土一抔。
嗟予飘荡瘴江浦,回首乡园路悠悠。
灰飞□隔云千里,浇酒不到雪山头。
生平羁宦老谁尤,空对荒山泣泪流。
【注释】
①春来几度逢佳节:春天来了,又逢清明。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祭祖的节日,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团聚。逢,遇到。
②每到清明惨欲绝:每逢到清明节的时候,心情悲痛得难以自已。惨欲绝,极度悲伤。
③杜鹃血泪满青山:杜鹃鸟啼声凄厉如哭,好像有血泪洒落,满山遍野都是。杜鹃鸟又称“子规”,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哀伤和离别。
④杨柳短条委墓穴:杨树和柳树的嫩枝被折下来埋在坟墓的周围。杨柳是春季的象征,此处用以形容春意盎然的景象。委墓穴,把枝条埋在坟墓里。
⑤杯酒盂饭向荒丘:端起酒杯和饭食对着荒凉的山丘。盂,古代一种用来盛酒的器具。
⑥落日伤心土一抔:夕阳西下时,只感到伤心地捧起一抔(pǒ)尘土。这里用“一抔”表示微小的意思。
⑦嗟予飘荡瘴江浦:感叹自己漂泊在瘴气弥漫的江边。瘴气,指湿热的气候。
⑧灰飞□隔云千里:烟雾缭绕,仿佛能看见远处的山峰。□,这里指云雾。
⑨浇酒不到雪山头:酒水浇不倒眼前的雪山。雪山,指终南山等高山。
⑩羁宦老谁尤:宦游生涯年年岁岁,不知该归咎于谁。羁宦,指在外做官。尤,特别。
⑾空对荒山泣泪流:面对荒芜的山峦,只能默默地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时作者所感所思的诗作。全诗共八句,前两句写诗人每逢清明时节都心绪难平;后六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上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读后感慨万千。
开头两句:“春来几度逢佳节,每到清明惨欲绝。”表达了诗人每到清明节都会感到悲伤欲绝的情绪。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期往往会怀念逝去的亲人,因此也成为了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痛苦时刻。这里的“逢佳节”指的是每当这个时候,诗人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而“惨欲绝”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接下来的句子:“杜鹃血泪满青山,杨柳短条委墓穴。”继续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这里的“杜鹃血泪满青山”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杜鹃鸟比作一位悲伤的人,它的泪水洒满了青山,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凄凉的氛围。而“杨柳短条委墓穴”则进一步描绘了杨柳被折断后的悲惨景象,它们被埋在坟墓周围,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这些自然景物在诗人眼中都带有深深的哀愁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然后诗人写道:“杯酒盂饭向荒丘,落日伤心土一抔。”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饮酒吃饭时,望着那遥远的故乡,不禁心生哀伤。夕阳西沉之时,他只能捧着一抔尘土,寄托自己的无尽思念。这里的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还揭示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嗟予飘荡瘴江浦,回首乡园路悠悠。”诗人感叹自己如同飘荡在瘴气弥漫的江边一般,无法找到归宿。当他回头望向远方的家乡时,只见道路漫长而遥远,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牵挂。这两句诗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也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在清明节这个特殊时刻的内心世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也体现了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的无奈与失落。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