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渚虹藏河马去,三皇五帝愁胚胎。
奇功异事不可问,汾边山下馀芦灰。
惟天生民,无主乃乱。
必有圣人,以续周汉。
如冬复如春,日月如更旦。
剥复相乘除,包牺肇爻彖。
不见风陵之堆高突兀,没入河中寻复出,天回地转无多日。
【注释】
书女娲庙:在华山下,有女娲庙。华渚:华山下的地名。河马去:黄河水马消失。三皇五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这里泛指远古时代。胚胎:指人类。奇功异事:非凡的功劳和奇异的事情。汾边:即汾水之边。山下余芦灰:指汾水下长满芦苇的地方。馀:剩、残留。
惟天生民:只因为有天而生的人。无主乃乱:没有主宰,就会混乱。必:一定、必定。续周汉:延续周朝和汉朝的事业。如冬复如春:像冬天那样寒冷,又像春天那样温暖。日月如更旦:太阳和月亮像早晨一样明亮。剥复:指天地交替。相乘除:互相推移、交替。包牺氏:传说中伏羲氏,为上古帝王,以八卦教人,是华夏先祖之一。肇爻彖(zāo shāng):卦辞、卦辞的开端,即《易经》中的《乾》《坤》《屯》《蒙》,共八个卦,称为“八索”。
不见风陵之堆高突兀,没入河中寻复出,天回地转无多日:指黄河上的壶口瀑布,高耸而陡峭,水从高处泻下来,形成漩涡状,然后跌入河中,再翻腾而上,形成一个漩涡,最后又跌落下去,如此反复不已。天回地转:形容天地旋转的样子。风陵: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县东北,黄河中游与山西省河津市交界处,是黄河上最大的瀑布。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秋天,当时李贺正漫游于山西一带。此诗是诗人在途经华山脚下的女娲庙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对古代圣君、贤者、智者的仰慕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全诗结构严谨,意境宏大,语言凝练,富有音乐感。
首联两句写华山下的女娲庙,以及黄河水马的消失。华山下女娲庙,是诗人经过的地方。“华渚”是指华山下的一片湖泊,“虹藏河马去”是说虹隐没在河马消失的地方;“三皇五帝”指的是远古时代的帝王,这里指代中华民族的创始人;“愁胚胎”是说那些伟大人物诞生于乱世之中。
颔联两句写这些伟人的功绩和事迹是不可问的,因为只有圣人才能继周、汉之后的大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未来国家的忧虑和期待。他认为,只有有了天性的人民,才能避免混乱;只有圣人出现,才能延续周朝和汉朝的伟大事业。
颈联两句写日月的变化如同冬夏交替一样,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天地之间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尾联两句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壶口瀑布的景色就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们为之惊叹。同时,他也对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充满了敬畏之情。他相信,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