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昔定都,乃省兹山阳。
群山自天来,势若蛟龙翔。
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
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
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维时将作臣,奉旨趋傍傍。
盛德比霸杜,宏规轶瀍邙。
雷电驱元冥,白云升帝乡。
三光坠榆木,穷北回辒辌。
駊騀金粟堆,寂寞桥山藏。
右献左次景,裕茂迤西旁。
泰陵在茂西,稍折南维康。
永陵在东南,规模特恢张。
碝石为元墀,丹青焕雕梁。
昭近九龙池,定依昭左方。
其制亦如永,工丽逾孝长。
庆居献西隅,德奠永东冈。
环山数十里,松柏参天苍。
列宗每驾朝,百执恒趋跄。
一年祭三举,侍从来班扬。
诗追安世歌,典与郊禘光。
自伤下土臣,不睹昭代章。
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
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殇。
上无宝城制,周匝唯砖墙。

这首诗是明成祖朱棣对天寿山十三陵的描写。诗中通过描绘群山、万年宅等景观,表达了他对皇陵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皇陵的建设规模和工程浩大。

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成祖昔定都,乃省兹山阳。    
群山自天来,势若蛟龙翔。    
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    
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    
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维时将作臣,奉旨趋傍傍。    
盛德比霸杜,宏规轶瀍邙。    
雷电驱元冥,白云升帝乡。    
三光坠榆木,穷北回辒辌。    
駊騀金粟堆,寂寞桥山藏。    
右献左次景,裕茂迤西旁。    
泰陵在茂西,稍折南维康。    
永陵在东南,规模特恢张。    
碝石为元墀,丹青焕雕梁。    
昭近九龙池,定依昭左方。    
其制亦如永,工丽逾孝长。    
庆居献西隅,德奠永东冈。    
环山数十里,松柏参天苍。    
列宗每驾朝,百执恒趋跄。    
一年祭三举,侍从来班扬。    
诗追安世歌,典与郊禘光。    
自伤下土臣,不睹昭代章。    
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    
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殇。    
上无宝城制,周匝唯砖墙。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成祖昔日定都,于是巡视山阳之地。    
群山自天而降,犹如蛟龙般翱翔。    
东趾占据着卢龙,西脊穿越了太行。    
后臀高坐于黄花,面对的是宏伟的神京。    
其中隐藏着万年之宅,名为康家庄。    
可以容纳百万人,豁然开朗如同明堂。    
那时有位将作大臣,奉命前往守护。    
他的德行胜过霸杜,规划超越瀍邙。    
雷电驱赶着元冥,白云升向帝乡。    
三光坠落于榆木,穷困之处回望神辇。    
金粟堆上的骏马奔腾,寂静的桥山隐藏其间。    
左右两侧的献祭和次级景仰,裕茂迤西两旁。    
泰陵位于茂西,稍微转向南方的康陵。    
永陵位于东南,规模特别宏大壮观。    
碝石铺设成台阶,丹青装饰着雕梁。    
它靠近九龙池,位置正好在昭陵左侧。    
其规制也如同永陵,工艺精美超过孝长陵。    
庆典献祭献给西方角落,德政奠定在东边斜坡。    
环绕着群山几十里,松柏参天的苍翠。    
历代祖先经常驾临朝见,百官跟随行礼恭敬。    
每年举行三次祭祀,侍从们前来排队欢呼。    
诗歌追随着安世的歌曲,典章与祭祀光辉相映。    
我自感惭愧身为下土臣子,未曾亲眼见证那盛世景象。    
上天降下灾祸给宗庙国家,摧毁了圣哲王的辉煌。    
迫切地希望埋葬在水池的南面,灵宫被迫迁往妃子墓旁。    
皇上没有建造宝城的计划,周围只由砖墙围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