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徒刘渔仲,漳海一怪民。
尊己卧百尺,藐人直半文。
但求一人知,不顾举世嗔。
石斋礼法人,天刑戒谆谆。
洒泣作刘招,未死招其魂。
西陵短冯生,卓荦亦等伦。
乱世干网罗,佣雇全其身。
举举鲜华子,蒙头灰涸尘。
吾衰失二子,趻踸嗟半人。
冯生盍归来,从我东海滨。

注释:

吾徒刘渔仲,漳海一怪民。

尊己卧百尺,藐人直半文。

但求一人知,不顾举世嗔。

石斋礼法人,天刑戒谆谆。

洒泣作刘招,未死招其魂。

西陵短冯生,卓荦亦等伦。

乱世干网罗,佣雇全其身。

举举鲜华子,蒙头灰涸尘。

吾衰失二子,趻踸嗟半人。

冯生盍归来,从我东海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日所作杂诗中的第二十首。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通过描述刘渔仲等人的生活和行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感慨。

诗人提到了他的同乡好友刘渔仲。刘渔仲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闻名于世,被视为漳海地区的一种怪异现象。诗人用“怪民”来形容他,这既表现了对他的赞赏,也透露出对世俗偏见的不屑。

诗人描述了刘渔仲的高傲自大,他宁愿在百尺高的床上躺着,也不愿低下头颅与普通人交流。这种态度让人联想到他对世俗的冷漠和傲慢。然而,尽管他如此高傲,却依然有人愿意为他奔走效劳,为他付出辛勤的努力。这种反差让读者不禁思考,到底是刘渔仲的行为值得尊敬,还是背后隐藏的虚伪和自私更令人反感?

在诗中,诗人还提到了石斋礼法的人,以及那些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人们。这些人物都在各自的命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有的则被社会所抛弃,生活在底层边缘。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形象,展现了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人们的苦难遭遇。

诗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意象。例如,“刘招”可能是指一种神秘的法术或力量,能够召唤鬼魂;“冯生”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之一。这些词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对刘渔仲等人物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人们的苦难遭遇。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象征意象等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他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传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