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岘南共黍饭,亦有衡山拨芋火。
指撝丑虏成沙虫,睥睨公侯类蜾蠃。
画师画师汝何颇,再㒵一人胡不可。
猿公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诗句】
题将相谈兵图为范司马蔡将军作岂无岘南共黍饭,亦有衡山拨芋火。
指撝丑虏成沙虫,睥睨公侯类蜾蠃。
画师画师汝何颇,再㒵一人胡不可。
猿公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译文】
难道没有岘阳南边的共同吃饭的地方?也有衡山的拨芋火。
用手指斥责敌军成为沙虫,蔑视公侯就像蜾蠃一样。
画师啊你为何如此夸张?再次挥笔描绘一人不行吗?
猿公、石公不是我所期望的,天津老人或许是我所期待的。
【注释】
- 将相谈兵:将领和丞相谈论军事策略。
- 岘南共黍饭:岘山以南有共同吃饭的地方。
- 衡山拨芋火:在衡山上用拔下来的芋头做饭。
- 指撝丑虏成沙虫:用手指斥责敌人,使他们如同沙虫一般。
- 睥睨公侯类蜾蠃:蔑视公侯就像蜾蠃(一种寄生在蜘蛛身上的小虫)一样。
- 画师画师:画工,此处泛指艺术家。
- 再㒵一人胡:再次创作一个人。
- 猿公石公:猿公和石公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者隐士,并非作者所期待的人物。
- 天津老人:即张果,唐代著名道士,传说中他住在黄河渡口的天津桥附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范司马蔡将军谈兵图》。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赞美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首两句“岂无岘南共黍饭,亦有衡山拨芋火”,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第三句“指撝丑虏成沙虫”,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敌军形象化为沙虫,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愤怒。
接下来四句“睥睨公侯类蜾蠃”,“画师画师汝何颇”,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家的不满和讽刺,指责他们过于夸张,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
最后两句“再㒵一人胡不可”,“猿公石公非所希”,则是诗人对理想隐者的向往和对现实中隐士形象的质疑,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是像张果那样远离尘世的高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家的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