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釐花残但禾黍,隋堤柳秃无飞絮。
笊䍠湾头万树鸦,夏国坟荒何处驻。
竹西歌吹又喧阗,对画沉吟感情愫。
归与归与勿犹豫,扫除茅茨守场圃。
金鳌夜半左股已失却,还愁君家画笥又卷虞山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诗为歌咏归隐生活之作。首联写舟中景色:春尽时,残花凋零,禾黍满目;隋堤柳秃,飞絮不再。“蕃釐”(即“繁丽”)之花虽已残败,但满眼却是一望无际的禾黍,这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绝句》中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景此情,令人顿觉凄凉落寞。颔联描绘了一幅隋堤荒凉的景象:“炀帝迷离”的隋炀帝(杨广)荒于酒色,不理国政,致使隋堤柳树枯槁,飞絮飘散。“隋堤”与“万树鸦”两处景物,皆用特写镜头摄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衰草凄迷之中,感受到诗人对隋炀帝荒淫失政的不满和对当时社会的忧虑。颈联写夜幕降临后汴京的夜景:夏国故地,坟冢荒芜,无处可驻。汴京的繁华景象在此时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凉冷落。尾联以抒情为主,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竹西”是扬州的别称,这里借以指代自己向往的隐逸之地。诗人在此长叹一声:“归去来兮!”(《归去来辞》)表达了自己要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纷争,以求得精神解脱的愿望。“勿犹豫”,即不要踌躇迟疑,意谓应果断行事。“扫”通“扫除”,意为扫除一切杂念。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扫除落叶杂草一样,将功名利禄等世俗之念统统扫净,以便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生产。尾联进一步点明自己归隐的决心。最后,诗人又从现实的角度劝勉友人:“金鳌”即金鱼,古人以为金鱼有五爪,象征尊贵。“左股已失却”,意味着地位低下,难以再得到朝廷的赏识。“还愁君家画笥又卷虞山去”,则是说:你还担心你的画笥里又要卷起那《虞山图》吗?虞山即虞舜,传说中尧让位给舜的地方,此处借指隐居山林。诗人劝勉朋友归隐山林,不要沉湎于仕途官场,以免误入歧途。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总揽全诗,领起下文;中间四句,分别选取了隋堤柳、夏国坟、竹西、归去来等典型意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末尾二句,再次点明主题,勉励友人归隐山林,表明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归田隐居的决心。
【答案】
译文:
春天过去了,残花了,禾黍满目;隋堤上柳树枯黄,没有飞絮可以招引游人。
打捞网兜的船头停泊着万棵乌鸦树,夏国故土荒废,哪里还能找到避暑之处?
竹西亭里传来阵阵歌舞声声,我对着画轴沉吟,心中涌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
回家去吧回家去吧别犹豫,扫除屋檐上的茅草,守护好自己的菜园田地。
金鳌半夜时分被砍掉左脚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形体,你还要担心家中珍藏的《虞山图》被卷起吗?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舟中景色:春尽时,残花凋零,禾黍满目;隋堤柳秃,飞絮不再。“蕃釐”(即“繁丽”)之花虽已残败,但满眼却是一望无际的禾黍,这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绝句》中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景此情,令人顿觉凄凉落寞。颔联描绘了一幅隋堤荒凉的景象:“炀帝迷离”的隋炀帝(杨广)荒于酒色,不理国政,致使隋堤柳树枯槁,飞絮飘散。“隋堤”与“万树鸦”两处景物,皆用特写镜头摄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衰草凄迷之中,感受到诗人对隋炀帝荒淫失政的不满和对当时社会的忧虑。颈联写夜幕降临后汴京的夜景:夏国故地,坟冢荒芜,无处可驻。汴京的繁华景象在此时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凉冷落。尾联以抒情为主,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竹西”是扬州的别称,这里借以指代自己向往的隐逸之地。诗人在此长叹一声:“归去来兮!”表达了自己要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纷争,以求得精神解脱的愿望。
“勿犹豫”,即不要踌躇迟疑,意谓应果断行事。“扫”通“扫除”,意为扫除一切杂念。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扫除落叶杂草一样,将功名利禄等世俗之念统统扫净,以便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生产。
尾联进一步点明自己归隐的决心。最后,诗人又从现实的角度劝勉友人:“金鳌”即金鱼,古人以为金鱼有五爪,象征尊贵。“左股已失却”,意味着地位低下,难以再得到朝廷的赏识。“还愁君家画笥又卷虞山去”,则是说:你还担心你的画笥里又要卷起那《虞山图》吗?虞山即虞舜,传说中尧让位给舜的地方,此处借指隐居山林。诗人劝勉朋友归隐山林,不要沉湎于仕途官场,以免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