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何促迫,凉风鸣葛衣。
分张一尊酒,共揽明月晖。
君如高林隼,刷羽秋怒飞。
我如绕树鹊,三匝睎南枝。
举酒向街北,天狼角差差。
荧惑仍在庙,卷舌光未衰。
盈觞不成醉,怅然生酒悲。
崔生独不饮,卬首看少微。

【注释】

冯尔𢋫:即冯子高。

城西方阁老园池:指德州的西阁老园池。

东莱崔道母:东莱,地名,在今山东省胶县西南。

五十跻仲:五十,指冯子高;跻,登;仲,同“中”,中间的意思。

二:诗题作八,这里从《唐诗纪事》卷三六作七,只写前七首。

年岁何促迫:时间过得真快啊。

凉风鸣葛衣:秋风萧瑟,吹动葛衣作响。

分张一尊酒:把酒分成两半,每人各持一杯。

共揽明月晖:一起欣赏明亮的月光。

君如高林隼:你就像秋天的高树上的一只鹞鹰。

我如绕树鹊:而我就像枝头绕枝的喜鹊。

举酒向街北:举杯对着北方。

天狼角差差:北斗七星中的天狼星。

荧惑仍在庙:金星仍在庙里。荧惑,即火星,古人认为它与金星、太白星同为灾星。

卷舌光未衰:卷舌星的光芒还未消失。

盈觞不成醉:满杯酒也喝不醉人。

惆怅生酒悲:因不胜酒力而生发愁绪和悲哀。

崔生独不饮:崔生一个人没有喝酒。

卬首看少微:仰望天空。卬,通“仰”。

【赏析】

此组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中秋节日饯别友人冯子高的宴席上。诗人以清新俊逸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月夜图景,表现了友情深厚,难舍难分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全诗风格明朗清新,意境优美。

开头两句“年岁何促迫,凉风鸣葛衣。”感叹时光匆匆,秋风吹起葛衣之声。“年岁”是说时光易逝,而“凉风鸣葛衣”是说时值初秋,葛衣被秋风吹起。“分张一尊酒,共揽明月晖”,“分张”,指分开酒壶,让两人共饮,“揽明月”,是说两人一边赏月一边饮酒。“君如高林隼,我如绕树鹊”,用比喻手法形容二人的情深意长。“君”喻冯子高,“我”指自己,“高林隼”喻冯子高,“绕树鹊”喻自己,二者都是喻指朋友。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两位朋友比作“高林隼”和“绕树鹊”,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对这种友情的珍视。

接着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感:“君如高林隼,刷羽秋怒飞。我如绕树鹊,三匝睎南枝。举酒向街北,天狼角差差。”这两句中,“君如高林隼”中的“秋怒飞”暗含着对冯子高的劝勉之意,意思是冯子高要像秋日高耸入云的松柏一样,挺直脊梁,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如绕树鹊”中的“三匝睎南枝”则暗含着对冯子高的期望之情,意思是冯子高应像喜鹊筑巢般努力建功立业。“举酒向街北”,诗人举杯向北方,意味着希望冯子高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功名。“天狼角差差”,诗人仰望天空,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熠熠生辉,仿佛天狼星在闪烁。这两句既表现了冯子高胸怀壮志、奋发有为的豪情,又寄寓了诗人对冯子高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盈觞不成醉,怅然生酒悲。”诗人举杯畅饮,却因为不能尽兴而感到悲伤。“盈觞”指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不成醉”表明诗人未能尽情尽兴地享受这美好的夜晚。这四字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失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堪称唐人送别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