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本朝舆图轶秦汉,洮河今为国西岸。
肃慎楛矢恒来庭,丁零牛羊可并案。
洮河之研玉比坚,逾羌绝塞来幽燕。
广厦细旃曾贮此,枹䍐西顷在眼前。
白山小奴游魂久,传烽渐近登津口。
高丽茧纸阻职贡,鼍矶岛石烦戍守。
老夫捧砚自踌躇,拂拭还君三叹馀。
岂知飞檄磨厓手,牍背相随狱吏书。

【译文】

你不见本朝版图超越秦汉,洮河如今成为国家的西岸。

肃慎的箭矢常来庭前,丁零牛羊可以并案摆放。

洮河之砚质地比坚,越过羌族绝塞到幽燕。

广厦细旃曾经贮存此砚,枹䍐西顷在眼前展开。

白山小奴游魂久已离去,烽火渐近登津口。

高丽茧纸阻职贡,鼍矶岛石烦戍守。

老夫捧砚自踌躇,拂拭还君三叹余。

岂知飞檄磨厓手,牍背相随狱吏书。

【赏析】

《洮河石砚歌》为刘禹锡所作,兼呈宋中丞。

诗一开头就点明洮河石砚的来历。“君不见,”是起句的用意,意思是说:“你们没见吗”,这一句既与下面的内容构成问答关系,又使全诗在音韵上显得和谐。接着,诗人以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洮河石研的珍贵和难得。它不仅产自遥远的西北边陲之地,而且是“玉比坚”;它不但来自“肃慎”之庭,而且“丁零牛羊可并案”。这两句诗中的“西岸”、“庭”、“并案”,都是对洮河石砚珍贵程度的高度概括和强调。

第二句写洮河石砚的功用。“洮河之研玉比坚”,说明洮河石砚质地坚硬如玉;“逾羌绝塞来幽燕”,说明从甘肃、青海一带越过高山大漠,来到长安附近的幽燕地区。这两句诗中所说的“幽燕”,指的是唐代的京城长安。诗人把洮河石砚从西北边陲产地运到京城长安,可见其路程之遥远,劳动人民的辛勤和伟大。“越岭经河远,关山百道通”,正是这种艰苦跋涉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说明了洮河石砚的制作工艺之高超,非同一般。

第三四句进一步歌颂洮河石砚的珍贵,以及它的精美和实用。“广厦细旃曾贮此”,“细旃”指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洮河石砚制作的精细程度。而“广厦”则比喻其用途广泛,可以用来贮放各种珍贵的丝织品,也可以贮放其他物品。“枹䍐”是古代一种乐器名。这句诗的意思是:洮河石砚就像广厦中的细旃,用来贮放各种贵重的物品;就像枹䍐中的琴瑟,供人演奏时使用。这样写,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洮河石研的精美,而且表明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接下来四句写洮河石砚的精美和稀有。“白山小奴游魂久”一句,是说洮河石砚的制造者白山的小奴已经离开了人世很久了,也就是说,这个小奴已经离开人世很多年了。“传烽渐近登津口”,意思是说烽火渐渐逼近京城长安的东门——登津口了。“高丽茧纸阻职贡,鼍矶岛石烦戍守”,“高丽”,古国名,今朝鲜半岛北部。“茧纸”,指高丽的纸张。“鼍矶岛石”,指今辽宁大连市东北海面上的一座小岛。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高丽的纸张阻挡着朝廷的进贡,加之辽东半岛上的小岛(即今天的登瀛岛)上的石头也成了朝廷戍守的重点,因此朝廷不得不派遣使者出使西北边疆,去求取洮河石砚。这样写,既表现了洮河石砚的珍稀和宝贵,又表现了朝廷对于制砚者的敬重。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老夫捧砚自踌躇”,意思是说:我拿着洮河石砚久久不能释手,心中十分踌躇不安,这是因为洮河石砚实在太珍贵了。“拂拭还君三叹余”,“君”,指唐穆宗。这几句诗意在说:我拿洮河石砚来回敬皇上,反复擦拭,心中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岂知飞檄磨厓手”,意思是说:我哪里知道皇帝派来的使者手中竟有公文(诏书),催令赶快将洮河石砚磨成砚台献给皇上。“牍背相随”,是指诏书上所写的要求。“狱吏书”,指使者手下的衙役。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拿起洮河石砚来回敬皇上,反复擦拭,心中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我哪知道皇帝派来的使者手中竟有公文,催命赶快将洮河石砚磨成砚台献给皇上。难道我不知道这是皇帝的旨意吗?诏书上所写的要求就是要赶快将洮河石砚磨成砚台献给皇上。难道我不是奉承天子的命令行事吗?那衙役们手持公文跟随在后。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拿起洮河石砚来回敬皇上,反复擦拭,心中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我哪知道皇帝派来的使者手中竟有公文,催命赶快将洮河石砚磨成砚台献给皇上。难道我不知道这是皇帝的旨意吗?诏书上所写的要求就是要赶快将洮河石砚磨成砚台献给皇上。难道我不是奉承天子的命令行事吗?那衙役们手持公文跟随着自己。这些衙役就是奉命前来催促将洮河石砚磨成砚台献给皇上的。

这首诗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但却写得曲折有致,层层深入,耐人寻味。(陈志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