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何将将,兰锜临通衢。
北堂高且静,网户缀绮疏。
夹窗夏爽爽,复穾寒渠渠。
堂中何所有,规地施氍毹。
筵席肆莞簟,宾祭登牢蔬。
堂背何所树,萱花满阶除。
四垂复六出,叶跗相扶疏。
寿母居此堂,有子承欢娱。
寿觞一再举,慈颜与萱如。
萱花非桃李,不随春华徂。
萱树非松柏,侵雪长卷舒。
光风转兰蕙,庭萱与之俱。
彩衣戏堂下,翩反递相于。
子洁比白华,朱萼被绛趺。
映带萱草色,丹白纷蔽敷。
嘉名应宜男,孙枝美且都。
芳兰茁其牙,灵芝产坐隅。
我思潘安仁,奉母赋闲居。
珍木映池沼,繁荣翳屋庐。
乾没有明训,止足良厚诬。
终然负阿母,千载为叹吁。
岂若树萱者,色养自有馀。
蠲忧屏其贫,养性遂厥初。
小人亦有母,寸草心岂无。
为君歌此诗,绅带还自书。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plaintext
- 高门何将将,兰锜临通衢。
- “高门”指的是高大的门楼。“将将”是形容门楼高大的样子。
- 北堂高且静,网户缀绮疏。
- “北堂”指的是正屋的北面。“高且静”形容屋子很高且很安静。
- 夹窗夏爽爽,复穾寒渠渠。
- “夹窗”指的是两扇窗户之间。“爽爽”形容夏天窗户透进来的凉爽。
- 堂中何所有,规地施氍毹。
- “规地”指的是方形的地垫。“施氍毹”是将地垫铺设在地面上。
- 筵席肆莞簟,宾祭登牢蔬。
- “筵席”是宴会时的坐席。“肆莞簟”是放置有莞草和竹席。
- 堂背何所树,萱花满阶除。
- “堂背”指的是屋子的背面。“萱花”是忘忧草,又称萱草。
- 四垂复六出,叶跗相扶疏。
- “四垂”是指四周垂下的部分。“六出”是形容花瓣繁密的样子。
- 寿母居此堂,有子承欢娱。
- “寿母”是指母亲的长寿。“有子”是指有儿子。
- 寿觞一再举,慈颜与萱如。
- “寿觞”是敬酒用的酒杯。“慈颜”是母亲的面容。
- 萱花非桃李,不随春华徂。
- “桃李”是比喻美好的事物。“随春华徂”是跟随春天而消逝的意思。
- 萱树非松柏,侵雪长卷舒。
- “松柏”是用来比喻坚强的树木。“侵雪长卷舒”是说即使在冰雪中也能伸展开来。
- 光风转兰蕙,庭萱与之俱。
- “光风”是形容风的清新和明亮。“兰蕙”是指兰花和蕙草。
- 彩衣戏堂下,翩反递相于。
- “彩衣”是指彩色的衣服。“戏堂下”是在堂前玩耍。
- 子洁比白华,朱萼被绛趺。
- “子洁”是形容孩子纯洁无瑕。“比白华”是将孩子比作白荷花。
- 映带萱草色,丹白纷蔽敷。
- “映带”是形容色彩交错的样子。“丹白”是形容颜色红白相间。
- 嘉名应宜男,孙枝美且都。
- “嘉名”是指美好的名字。“孙枝”是指孙子的枝条。
- 芳兰茁其牙,灵芝产坐隅。
- “芳兰”是指香花。“茁其牙”是指长出嫩芽。
- 我思潘安仁,奉母赋闲居。
- “潘安仁”是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用来借代自己的母亲。
- 珍木映池沼,繁荣翳屋庐。
- “珍木”是指珍贵的树木。“池沼”是指池塘和水洼。
- 乾没有明训,止足良厚诬。
- “乾”在这里指天或宇宙。“没有明训”是没有好的教导。
- 终然负阿母,千载为叹吁。
- “终然”是指终究。“负阿母”是指辜负了母亲的期望。
- 岂若树萱者,色养自有馀。
- “岂若”是用反问的方式表示肯定。“色养自有馀”是指养育子女的方式很多,但最好的方式还是用孝心去养育他们。
- 蠲忧屏其贫,养性遂厥初。
- “蠲忧”是指消除忧虑。“屏其贫”是指摆脱贫穷的困扰。
- 小人亦有母,寸草心岂无。
- “小人”是指自己这样的普通人。“寸草心”是指小草的心,比喻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 为君歌此诗,绅带还自书。
- “为君歌此诗”是用诗歌来赞美这首诗。“绅带”是指系在腰带上的布条,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