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有瘴膜得镜蠲,如灯能照日月偏。
并观兼听无愚贤,不见炼石能补天。
老农潦倒牛背边,负日欲献无因缘。
长歌此诗风谣然,愿君采进重瞳前。
【注释】:
瘴膜:指眼病。
蠲:消除。
灯:喻明君的仁政。
日月偏:比喻贤人受宠。
炼石:指秦始皇。
牛背:比喻边远之地。
长歌:即长吟。此诗风谣然:形容诗歌优美动人。
重瞳前:指汉武帝曾以重瞳(即双瞳)为异,这里指皇帝。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张七异度北上公车时所写。张七异字景阳,幽州范阳县人也。
这首诗开篇“眼有瘴膜得镜蠲,如灯能照日月偏”两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双眼比喻成一片瘴气浓厚的地带,只有通过明亮的眼睛才能消除这一片瘴气,使光明普照大地。而这种光明,就如同一盏明灯一样能够照亮整个世界,让所有的贤人都能够受到重用。这里的“日月偏”既是指那些被君主所忽视的贤人,也是指那些被君主所宠爱的小人。
接下来的“并观兼听无愚贤,不见炼石能补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贤人还是小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应该有任何偏见和歧视。同时,他也反对那些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行为的统治者,认为他们就像没有炼石一样无法弥补天地间的裂痕一样无能为力。
最后一句“老农潦倒牛背边,负日欲献无因缘”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感慨。他认为,农民们虽然辛苦劳作,却仍然无法摆脱贫困和困苦的命运。而那些统治阶级却高高在上,享受着无尽的权力和财富,却不愿意去关心和帮助这些底层人民。这种社会现象让诗人深感痛心疾首。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他呼吁人们要平等对待贤人与小人、关心底层人民的疾苦,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