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滁介恃江淮土,清流一关作门户。
山环径复路砑然,万马盘空忽轩舞。
关门悬霤通井干,逶迤中原去莫捍。
临濠王气芒砀云,后却前迎势凌乱。
我来吊古清流关,升关四望山孱颜。
山高水清如昨日,战垒刬削沙蓬闲。
清流失据晖凤死,十五万人刲羊豕。
降幡已分树石头,钓丝何用量江水。
承平天地无南北,巾车舂粮从所适。
勇夫重闭自春秋,尹生之言使我忧。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过清流关时,看到山高水清的景象后写下的。
首句“南滁介恃江淮土,清流一关作门户。”意思是说,南滁依赖着江淮的土地,清流关口就像门一样,守护着这个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山环径复路砑然,万马盘空忽轩舞。”描述了关前的景色,山环着道路,道路又盘旋曲折,好像有无数的马在盘旋飞舞。
第三句“关门悬霤通井干,逶迤中原去莫捍。”描绘了清流关口的形状,像悬挂的水流一样,连接着井口,从关前一直蜿蜒到了中原。
第四句“临濠王气芒砀云,后却前迎势凌乱。”描写了关前的战场景象,战旗飘扬,气势如虹,但又有混乱之势。
第五句到第九句是对关前历史的回顾,包括吊古、登关四望、战垒、沙蓬等,展现了关前的历史变迁和战争的痕迹。
第十句到第十二句是对清流关现状的描述,包括清流的美景、战垒的消失、沙蓬的闲适等,展现了现在的宁静和和平。
第十三句“清流失据晖凤死,十五万人刲羊豕。”描述了清流关失去的重要性,以及战前对羊猪的宰杀。
第十四句“降幡已分树石头,钓丝何用量江水。”表达了战前已经投降的事实,以及用江水作为鱼饵钓鱼的情景。
最后一句“承平天地无南北,巾车舂粮从所适。”表达了和平时代的来临,人们可以自由出行,不必再受战争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清流关的历史和现状的描述,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历史事件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