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槛虞山近可呼,野烟村火见平芜。
闲窗泼墨支颐坐,自写秋怀落叶图。
【注释】奉常:指晋代的顾恺之(字长康)。虞山:在江苏省常熟市,相传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支颐:用手托住腮帮。秋怀:秋天的情怀。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家的眼光写画中景色,借景抒情。首句写远景,点出题旨;颔联写近景,刻画诗人的神态;颈联写诗人作画的情形,进一步渲染了秋色和诗人心情;尾句点明题旨,含蓄隽永。全诗意境幽远,笔法空灵。
列槛虞山近可呼,野烟村火见平芜。
闲窗泼墨支颐坐,自写秋怀落叶图。
【注释】奉常:指晋代的顾恺之(字长康)。虞山:在江苏省常熟市,相传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支颐:用手托住腮帮。秋怀:秋天的情怀。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家的眼光写画中景色,借景抒情。首句写远景,点出题旨;颔联写近景,刻画诗人的神态;颈联写诗人作画的情形,进一步渲染了秋色和诗人心情;尾句点明题旨,含蓄隽永。全诗意境幽远,笔法空灵。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二 妖星频贯扫,白气久缠绵。 将作荒三殿,材官哭九边。 起居宫掖秘,清削御容传。 国史徵何代,三朝并一年。 诗句释义 1. 妖星频贯扫:描述天空中的不寻常现象,即“妖星”频繁地出现并扫过天空。 2. 白气久缠绵:形容天上的云气长时间地缠绕、不散去,常用来比喻某种不良情况或不幸事件持续存在。 3. 将作荒三殿:即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地不爱金银。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赏析】: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七言律诗组。此诗组以挽词形式表达了对神宗遗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全诗共六句,每句都紧扣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太妊胎而教”意思是说:我怀胎之时即受母亲的教导,“甘盘学后臣”意思是说:我学习了甘盘那样的贤后为臣之道,“营斋尝念母”意思是说:我营建斋室时常怀念母亲,“步祷为忧民”意思是说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一: - "九月十一日" 指的是诗歌发表的日期。 - "次固镇驿" 是指诗人在途中的住宿站。 - "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哀悼皇帝的句子。 - "其一" 指第一首,也就是本诗的第一部分。 2. 御极恩方布,登遐诏巳刊: - "御极" 是指皇帝即位。 - "恩方布"
《渡江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京江南北路,不到十馀年: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位于京南,距离京城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不长,因此不到十年。 - 岁月看如此,风波意眇然: 岁月如同眼前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经历的风波和变化却很大。这里的“意眇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浮生催渡客,宦况钓鱼船: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敬地赋挽词四首。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神宗显皇帝的追怀之情。 第一联“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写的是朝廷颁发了皇帝的遗诏,人们开始按照遗诏的规定行事,皇帝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 第二联“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渡江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童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城如画里:描述了一座山城,如同画中一般美丽。这里的“山城”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区域,而“如画里”则形容其景色如画一般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2. 一棹亦悠哉:用“一棹”指代船,意味着在江上划船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活动。这里的“悠哉”表达了划船时的轻松和自在
九月十一日,我到达固镇驿恭听泰昌皇帝升遐的消息。在路途中感慨万分,赋诗挽词四首。其四 凭几将传命,垂衣尚视朝。 重阴才见晛,遍雨不崇朝。 德自三旬著,功难百世祧。 吾君幸有子,十六诵唐尧。 注释: 凭几将传命:倚靠在几案旁边传达命令。 垂衣尚视朝:即使身着便装也要上朝处理政务。垂衣,即穿着便装;朝,指处理政务。 重阴才见晛(yù),遍雨不崇朝:浓密的云层刚出现阳光,大雨也不持续一整天。
诗句释义: 閟阁香灯小筑幽,金函神祖御书留。 吉祥云海茅茨里,长涌神光镇斗牛。 注释: 1. 閟阁:指藏书的地方。 2. 香灯:指点燃的香和灯火。 3. 小筑:指简陋的居处。 4. 金函:指装在金盒中的书。 5. 神祖:指神宗、太祖等皇帝。 6. 御书:指皇帝亲自书写的书。 7. 茅茨:指草屋。 8. 长涌:形容光芒四射。 9. 神光:指神圣的光芒。 10. 斗牛:指天空中斗宿和牛宿
【注释】王烟客:即王勃,字子安。奉常:唐高宗时封为东莱郡公。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烟客,是说王勃与韩愈都是文才出众的诗人。西田园记:王勃有《秋夜泛江陵郭明府桂洲》诗,“江城五日间”句中暗用此典。《旧唐书·文艺传上》:“勃属文,初学北齐、隋间所谓《兰亭集序》者,后涉猎《庄》、《骚》,则又加以《楚辞》,故极为雄放。”“烟客”当是泛指文人。十二绝句
注释:奉常王烟客先生见示西田园记寄题十二绝句 其十 尚玺东华梦断时,软红尘土正迷离。 药栏大有翻阶药,留与春风印紫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奉常王烟客先生处见到王的《西田园记》后有感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东华宫的追忆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句“尚玺东华梦断时”,回忆了曾经梦寐以求的繁华盛世;第二句“软红尘土正迷离”,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惶惶的景象;末两句“药栏大有翻阶药,留与春风印紫泥”
【注释】 奉常王烟客:指唐王涯。烟客是其号。 缥囊:青丝绳编成的袋子,常用来盛酒。玉轴:即玉简,用玉做成的卷轴。亚朱阑:靠近朱色栏杆。 若酒吴羹竟日欢:好像喝了吴地的美酒,吃了吴地的美食一样欢乐。 好事:好事之人。 寒具:冷食。 【译文】 青丝绳编成的布袋装着玉制的简轴,就像靠近朱红色的栏杆,就像喝了吴地的美酒,享受着吴地的美味,整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好客人来了,我频频观看画卷
江岸萦回篱落斜,相门何异故侯家。 郊原初得嘉宾会,自撷东陵子母瓜。 诗句释义 - 江岸萦回篱落斜:这句诗描绘了江边曲折的堤岸和稀疏的篱笆,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萦回"形容堤岸曲折蜿蜒,如同一条美丽的带子缠绕在江边。而"篱落"则是指篱笆,这里可能指的是简陋的农家篱笆。整体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向往。 - 相门何异故侯家:这里的"相门"可以理解为显赫的门第
注释:池边的亭子花木清新,玉石经火炼后更加晶莹;但是寂灭的光常驻于大地,它不会改变或损坏那些恼人的天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诗人通过对池塘亭子中的花木、玉石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寂光”与“变坏”的关系,表达了对佛教中寂灭观念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