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绿叶想横陈,淡墨幽窗自写真。
题扇寄郎还借问,崔徽可是卷中人。
杂忆诗·紫茎绿叶想横陈
紫茎绿叶,淡墨幽窗自写真。题扇寄郎还借问,崔徽可是卷中人?
注释:紫茎、绿叶,比喻思念之情深重;淡墨幽窗,形容心境宁静;题扇寄郎,通过题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还借问,询问是否收到题扇;崔徽,指唐代名妓崔徽。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杂忆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题扇传递信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爱情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紫茎绿叶想横陈,淡墨幽窗自写真。
题扇寄郎还借问,崔徽可是卷中人。
杂忆诗·紫茎绿叶想横陈
紫茎绿叶,淡墨幽窗自写真。题扇寄郎还借问,崔徽可是卷中人?
注释:紫茎、绿叶,比喻思念之情深重;淡墨幽窗,形容心境宁静;题扇寄郎,通过题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还借问,询问是否收到题扇;崔徽,指唐代名妓崔徽。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杂忆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题扇传递信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爱情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二 妖星频贯扫,白气久缠绵。 将作荒三殿,材官哭九边。 起居宫掖秘,清削御容传。 国史徵何代,三朝并一年。 诗句释义 1. 妖星频贯扫:描述天空中的不寻常现象,即“妖星”频繁地出现并扫过天空。 2. 白气久缠绵:形容天上的云气长时间地缠绕、不散去,常用来比喻某种不良情况或不幸事件持续存在。 3. 将作荒三殿:即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地不爱金银。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赏析】: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七言律诗组。此诗组以挽词形式表达了对神宗遗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全诗共六句,每句都紧扣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太妊胎而教”意思是说:我怀胎之时即受母亲的教导,“甘盘学后臣”意思是说:我学习了甘盘那样的贤后为臣之道,“营斋尝念母”意思是说:我营建斋室时常怀念母亲,“步祷为忧民”意思是说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一: - "九月十一日" 指的是诗歌发表的日期。 - "次固镇驿" 是指诗人在途中的住宿站。 - "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哀悼皇帝的句子。 - "其一" 指第一首,也就是本诗的第一部分。 2. 御极恩方布,登遐诏巳刊: - "御极" 是指皇帝即位。 - "恩方布"
《渡江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京江南北路,不到十馀年: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位于京南,距离京城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不长,因此不到十年。 - 岁月看如此,风波意眇然: 岁月如同眼前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经历的风波和变化却很大。这里的“意眇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浮生催渡客,宦况钓鱼船: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敬地赋挽词四首。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神宗显皇帝的追怀之情。 第一联“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写的是朝廷颁发了皇帝的遗诏,人们开始按照遗诏的规定行事,皇帝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 第二联“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渡江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童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城如画里:描述了一座山城,如同画中一般美丽。这里的“山城”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区域,而“如画里”则形容其景色如画一般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2. 一棹亦悠哉:用“一棹”指代船,意味着在江上划船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活动。这里的“悠哉”表达了划船时的轻松和自在
九月十一日,我到达固镇驿恭听泰昌皇帝升遐的消息。在路途中感慨万分,赋诗挽词四首。其四 凭几将传命,垂衣尚视朝。 重阴才见晛,遍雨不崇朝。 德自三旬著,功难百世祧。 吾君幸有子,十六诵唐尧。 注释: 凭几将传命:倚靠在几案旁边传达命令。 垂衣尚视朝:即使身着便装也要上朝处理政务。垂衣,即穿着便装;朝,指处理政务。 重阴才见晛(yù),遍雨不崇朝:浓密的云层刚出现阳光,大雨也不持续一整天。
这首诗的译文是:“载得湘兰饷莫愁,桂梁兰室思悠悠。若为化作青青叶,长护芳心度九秋。”注释如下: - 载得湘兰饷莫愁:指的是诗人将湘兰花送给了莫愁。 - 桂梁兰室思悠悠:指的是诗人在桂梁兰室中思念着莫愁。 - 若为化作青青叶:意思是如果能够变成青青叶的话。 - 长护芳心度九秋:意思是一直守护着芬芳的心度过秋天。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湘兰和桂花的美丽
郑节母诗四首其一 梯几高堂燕喜时,槐山眉树柏舟诗。 月波楼下波千顷,好是夫人浴月池。 注释: - 梯几高堂:形容房屋高大而华丽,通常与古代富贵人家的居住环境相联系。 - 燕喜:比喻喜悦的气氛和场景,这里特指家庭中的快乐时光。 - 槐山眉树柏舟诗:槐山是指一种树木,其叶子像眉毛一样细长。柏舟诗可能指的是一种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 月波池:指一个美丽的人工池塘
郑节母诗四首 其二 自将彤管教文章,织断机丝夜未央。 廿载青灯万行泪,尽添膏火与儿郎。 注释:用红色笔管教子读书,织断了织布的丝线,夜深了还没结束。二十年来辛苦地点着油灯写文章,流下了无数的泪水,都是为了给儿子们提供学习的条件。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母亲辛勤教育子女的情景,展现了母亲的坚韧和无私。她的勤奋和坚持不仅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全诗语言朴实
【注释】 杂忆:多情的思念。丹砂镂就合欢卮,比喻夫妻恩爱。斟酌:斟酒。玉手:指女子的纤纤玉手。莫讶脂香传并口,指脂粉香味从她的口中传来。朱唇啮过不多时,形容女子红润的嘴唇,在嘴里转动着。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妇之作,描写了闺中少妇的情思。 开头四句为第一段,写少妇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丹砂"两句用典,"丹砂"即朱砂,古人以为服之可以辟恶,所以常作为信物。这里以“丹砂”喻“合欢”
杂忆诗十首次韵 其七 照眼榴花泪几行,五丝那得比愁肠。 可怜续命丝千缕,不为愁人续断肠。 诗意解读与翻译: 1. 诗句解析: - “照眼榴花泪几行”: 此句形容石榴花如泪般密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眼中的泪水之多,如同石榴花的花瓣一般。 - “五丝那得比愁肠”: 此处通过“五丝”象征愁绪,暗示这种忧愁之深重,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或物品来比拟。 - “可怜续命丝千缕”:
梦里相逢觉又分,梦阑无那泪纷纷。 如今夜短何曾睡,赢得通宵不梦君。 注释:在梦中与心上人重逢却又不得不分开。当梦境结束,醒来时却忍不住流下泪水。如今夜晚这么短,我怎么睡得着?为了不再梦见你,我整晚都在失眠中度过。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思念中无法入睡的痛苦感受。诗中“梦见了”和“梦醒了”“梦结束了”的“梦”分别表示两种状态,一种是一种美好的、温馨的、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另一种则是痛苦的、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