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漠风来语铎铃,浮图如雪夹邮亭。
使臣中夜频欹枕,替戾冈音或可听。
注释:朔方的风吹动铎铃的声音,浮屠像雪一样覆盖着邮亭。使者中夜频频歪倚着枕头,替戾冈的音韵或许可以倾听。
赏析:这首诗是范致能在燕山(今北京附近)道中时写给朋友的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朔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景象;后两句则写到了在驿亭中,他为替戾冈送来的书信而失眠,听到那令人心碎的“戾冈音”,仿佛听到了故乡的呼唤。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朔漠风来语铎铃,浮图如雪夹邮亭。
使臣中夜频欹枕,替戾冈音或可听。
注释:朔方的风吹动铎铃的声音,浮屠像雪一样覆盖着邮亭。使者中夜频频歪倚着枕头,替戾冈的音韵或许可以倾听。
赏析:这首诗是范致能在燕山(今北京附近)道中时写给朋友的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朔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景象;后两句则写到了在驿亭中,他为替戾冈送来的书信而失眠,听到那令人心碎的“戾冈音”,仿佛听到了故乡的呼唤。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二 妖星频贯扫,白气久缠绵。 将作荒三殿,材官哭九边。 起居宫掖秘,清削御容传。 国史徵何代,三朝并一年。 诗句释义 1. 妖星频贯扫:描述天空中的不寻常现象,即“妖星”频繁地出现并扫过天空。 2. 白气久缠绵:形容天上的云气长时间地缠绕、不散去,常用来比喻某种不良情况或不幸事件持续存在。 3. 将作荒三殿:即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地不爱金银。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赏析】: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七言律诗组。此诗组以挽词形式表达了对神宗遗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全诗共六句,每句都紧扣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太妊胎而教”意思是说:我怀胎之时即受母亲的教导,“甘盘学后臣”意思是说:我学习了甘盘那样的贤后为臣之道,“营斋尝念母”意思是说:我营建斋室时常怀念母亲,“步祷为忧民”意思是说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一: - "九月十一日" 指的是诗歌发表的日期。 - "次固镇驿" 是指诗人在途中的住宿站。 - "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哀悼皇帝的句子。 - "其一" 指第一首,也就是本诗的第一部分。 2. 御极恩方布,登遐诏巳刊: - "御极" 是指皇帝即位。 - "恩方布"
《渡江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京江南北路,不到十馀年: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位于京南,距离京城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不长,因此不到十年。 - 岁月看如此,风波意眇然: 岁月如同眼前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经历的风波和变化却很大。这里的“意眇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浮生催渡客,宦况钓鱼船: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敬地赋挽词四首。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神宗显皇帝的追怀之情。 第一联“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写的是朝廷颁发了皇帝的遗诏,人们开始按照遗诏的规定行事,皇帝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 第二联“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渡江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童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城如画里:描述了一座山城,如同画中一般美丽。这里的“山城”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区域,而“如画里”则形容其景色如画一般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2. 一棹亦悠哉:用“一棹”指代船,意味着在江上划船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活动。这里的“悠哉”表达了划船时的轻松和自在
九月十一日,我到达固镇驿恭听泰昌皇帝升遐的消息。在路途中感慨万分,赋诗挽词四首。其四 凭几将传命,垂衣尚视朝。 重阴才见晛,遍雨不崇朝。 德自三旬著,功难百世祧。 吾君幸有子,十六诵唐尧。 注释: 凭几将传命:倚靠在几案旁边传达命令。 垂衣尚视朝:即使身着便装也要上朝处理政务。垂衣,即穿着便装;朝,指处理政务。 重阴才见晛(yù),遍雨不崇朝:浓密的云层刚出现阳光,大雨也不持续一整天。
【注释】 1. 花石纲:北宋末年由宦官主持的搜括民间奇珍异宝的活动,以运送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皇宫为名。花石纲运来后,被置于万岁山等处,成为皇家园林中的陈设物。 2. 纥于:地名,在今河北定县西北。 3. 乘轺客:指皇帝出行时随驾的官吏。 4. 愁见:看到后心中感到忧愁。 5. 鸳鸯:鸟的一种,雌雄相并飞行,常比喻恩爱夫妻。 【译文】 残破的花石纲使花鸟稀少,何时纥于山雀才能归来? 琉璃河上
燕南涿北杀愁人,灰洞无风自起尘。 一片江南图画里,西湖秋月石湖春。 注释:这首诗是范致能的《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八首 其四 灰洞》。这首诗通过描写灰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灰洞为题,描绘了一幅灰洞的画面。诗中通过对灰洞内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燕南涿北杀愁人,灰洞无风自起尘。”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燕南涿北之地,人们因战争而痛苦不堪
【注释】 良乡:即良乡县,治所今河北省涿州。揽辔:握辔(缰绳)的意思,指执辔驾车。尝新:尝新,谓试新。易栗:容易生虫的干果,这里指山梨。胡沙:胡地之沙,这里指沙漠。宜春:唐洛阳东宫名,又称西苑,在宜春门外,以宜春木为名,因称宜春园。首蓿:即苜蓿,古代一种蔬菜,又名金花菜、金花苜蓿,叶形如花,可食其根,味美而富营养。属内家:是说宜春小苑是皇家园林。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诗句释义:辽宋分界的一线河流——白沟河,被当地人称作是古代著名的鸿沟。在这条线上,曾经有两河三镇的繁荣,但现在却已经输尽了所有的繁华。在谈论这些的时候,我们不妨暂且放下对过去的讨论,因为无论怎样的结局,都是不能改变的。 译文:辽宋之间的边界线就像一条细长的河流,人们称之为白沟河,它被誉为古代的“大运河”。在这条河流上,曾经有过两河三镇的繁盛景象,然而现在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诗句释义:北酒满盈在尊中,菜肴满满摆盘中。 每当想起长安西笑时,就怀念那里的美味佳肴。 如今又想尝尝南方的茶,可惜曾经掷下的枪已不能上马鞍。 译文:北国的美酒斟满了尊中,菜盘里满是丰盛的菜肴。 每当思念起长安时的欢笑,我就会想到那里美味的食物。 现在又想品尝南方的茶,只可惜曾经丢弃的枪已经不能再用来骑上马鞍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他曾经在北方生活过一段时间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题目是《刁酒戏题示家纯中秀才 其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刁酒沾唇味许长,河闲才得一杯尝。"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刁酒的味道非常浓烈,一沾嘴唇就让人感到回味无穷;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能品尝一小杯。 "侬家酒谱卿知不,记取清甘滑辣香。"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家里的酒谱你肯定不知道了吧?记住它的口感,既有清淡又甘甜,又有滑润和辣味,香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