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深云所归,云去墩仍在。
却疑此非墩,亦是云变态。
【注释】宿云墩:宿即停留,云墩指高耸的山峰。
译文:山峰深深藏在云雾之中,但当白云飘过后,山峰仍屹立不动。
赏析: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云”为主角,赋予其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通过对云和山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墩深云所归,云去墩仍在。
却疑此非墩,亦是云变态。
【注释】宿云墩:宿即停留,云墩指高耸的山峰。
译文:山峰深深藏在云雾之中,但当白云飘过后,山峰仍屹立不动。
赏析: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以“云”为主角,赋予其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通过对云和山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二 妖星频贯扫,白气久缠绵。 将作荒三殿,材官哭九边。 起居宫掖秘,清削御容传。 国史徵何代,三朝并一年。 诗句释义 1. 妖星频贯扫:描述天空中的不寻常现象,即“妖星”频繁地出现并扫过天空。 2. 白气久缠绵:形容天上的云气长时间地缠绕、不散去,常用来比喻某种不良情况或不幸事件持续存在。 3. 将作荒三殿:即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 其三 在宥群方理,高居庶物新。 天为摧丑虏,地不爱金银。 杨柳深宫月,梧桐别院春。 升平多故事,载笔询遗民。 【赏析】: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七言律诗组。此诗组以挽词形式表达了对神宗遗诏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全诗共六句,每句都紧扣主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太妊胎而教”意思是说:我怀胎之时即受母亲的教导,“甘盘学后臣”意思是说:我学习了甘盘那样的贤后为臣之道,“营斋尝念母”意思是说:我营建斋室时常怀念母亲,“步祷为忧民”意思是说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其一: - "九月十一日" 指的是诗歌发表的日期。 - "次固镇驿" 是指诗人在途中的住宿站。 - "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四首" 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哀悼皇帝的句子。 - "其一" 指第一首,也就是本诗的第一部分。 2. 御极恩方布,登遐诏巳刊: - "御极" 是指皇帝即位。 - "恩方布"
《渡江二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京江南北路,不到十馀年: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位于京南,距离京城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不长,因此不到十年。 - 岁月看如此,风波意眇然: 岁月如同眼前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经历的风波和变化却很大。这里的“意眇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浮生催渡客,宦况钓鱼船:
注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敬地赋挽词四首。 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 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 恸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神宗显皇帝的追怀之情。 第一联“竹符颁郡国,玉几罢音徽”写的是朝廷颁发了皇帝的遗诏,人们开始按照遗诏的规定行事,皇帝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 第二联“率土悲风动,敷天泣露晞”
《渡江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童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城如画里:描述了一座山城,如同画中一般美丽。这里的“山城”指的是某座具体的城市或区域,而“如画里”则形容其景色如画一般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想象空间。 2. 一棹亦悠哉:用“一棹”指代船,意味着在江上划船也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活动。这里的“悠哉”表达了划船时的轻松和自在
九月十一日,我到达固镇驿恭听泰昌皇帝升遐的消息。在路途中感慨万分,赋诗挽词四首。其四 凭几将传命,垂衣尚视朝。 重阴才见晛,遍雨不崇朝。 德自三旬著,功难百世祧。 吾君幸有子,十六诵唐尧。 注释: 凭几将传命:倚靠在几案旁边传达命令。 垂衣尚视朝:即使身着便装也要上朝处理政务。垂衣,即穿着便装;朝,指处理政务。 重阴才见晛(yù),遍雨不崇朝:浓密的云层刚出现阳光,大雨也不持续一整天。
【注释】 驯:驯养;惊:惊醒。书案:写字的案板。 起坐:起身坐下。 十七史:指《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等十三部正史,以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十六部杂史。 知:了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罗城署中无事而作的闲情逸致之作。全诗前半部分写主人在读书时被鸽声惊醒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其十 愚山 江声啮山腰,帆影挂树杪。 只疑船舷上,欲戛山头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卷。首句“江声啮山腰”,形象地刻画了江水与山脉的亲密接触,仿佛在轻轻咬啮着山腰,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有力的画面感。次句“帆影挂树杪”,则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处的树木,帆影摇曳生姿,增添了几分动态美。 诗中“只疑船舷上,欲戛山头草”,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注释: 皓月当空照,黄尘逐日飞。 这句诗描述了上元节的夜晚,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天空,照亮大地,而黄沙却随着太阳的升起在空中飞舞。 求沾惊蛰雨,肠断几千回。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渴望和期待,希望雨水能够滋润大地,让万物复苏。然而,他的心情却如同肠子一样断裂,因为他知道春天即将过去,而他却不能享受到春天的美景。 赏析: 《辛酉上元上谷祈雨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上元之夜的景象
【注释】 罗城署中闲咏 其二:在柳州郡衙里闲吟,有感而作。 子厚: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被谪:贬官。 柳州城上:指柳州郡城上的高楼。 新诗:新近写的诗词。 那知:岂料。 千载:几千年。 存亡:存与亡,指兴亡盛衰。 共客羁:一同为客居异乡。 【赏析】 柳宗元的《柳州罗池庙记》云:“今我游于柳州,不至而遗我书……余悲其然也。”他写的这首诗即是对此事的追忆。首句点出自己当年被贬柳州时
濮湖夜月 水落林空蔓草长,猿吟虎啸石龛傍。 攀萝寻胜穷人力,月色悠然照古塘。 注释:濮湖的夜晚,水面已经干涸了,树木也已经稀疏了,野草长得很长。猿猴在树林中发出哀嚎,老虎在石头旁边的洞穴里发出吼叫。我攀着藤蔓寻找美丽的景色,但力气不够用,只能看着月光照耀下的濮湖池塘。 赏析:诗人通过对濮湖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濮湖的水、树、草、猿、虎等元素,营造出宁静
注释: 1. 寄题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 其八:这首诗是寄给泰和人萧伯玉(字伯玉)的,他写了《春浮园十四咏》,我因此作诗一首来应和,题目叫《宜月桥》。 2. 宜月桥:作者在宜月桥上看到风月清秋之夜的美景。 3. 吹箫度曲:吹箫的人正在吹奏曲子。 4. 多此:多余,此处指多余之物,即“竹杖”(一种手杖)。 赏析: 这是一首应和之作,与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的其中一首诗相合,以风月清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