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夜读聘君歌,水底鱼龙喷浪多。
浪里鱼龙犹听讲,吾民不听却因何。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挑灯夜读聘君歌:
- “挑灯”通常指点着蜡烛读书,“夜读”说明是在夜晚。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深夜学习的场景,强调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重视。
- 水底鱼龙喷浪多:
- 这里使用了“水底鱼龙”这一比喻,形象描绘了水面下的景象,可能是暗喻学问或知识的丰富与复杂(“鱼龙”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深奥难解的学问)。同时,“喷浪”可能暗示了知识如波涛般汹涌澎湃,难以驾驭。
- 浪里鱼龙犹听讲:
- “浪里鱼龙”继续使用比喻,表示即便在困难和挑战之中,也如同鱼儿在水中一样能保持警觉和学习的态度。这里的“犹”字表达了一种持续和坚持的精神。
- 吾民不听却因何: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民众态度的担忧。尽管社会环境充满挑战,但人们似乎并不接受这种知识的追求和教育的重要性。“因何”在这里询问的是原因,表达了不解和困惑。
译文:
深夜里挑亮烛光认真阅读聘君的诗,水底深处仿佛有鱼龙在喷涌着波浪。即使身处波涛中,像鱼龙一样能够保持警觉并继续学习,我们百姓为何不听从这些教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深夜学习和水面下的生动景象,展现了学者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学习的精神。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疑问,诗人表达了对民众缺乏接受教育和支持的担忧。整体上,诗歌不仅赞美了学问的力量,也呼吁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支持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