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妖鸡祸史频书,孛入杓中自扫除。
人讶九头能并啖,天教一首解横嘘。
钟沉禁漏纱灯杳,水洌寒泉露井虚。
闲向四游论近远,高空寥廓转愁余。
【注释】
鼓妖鸡:指唐玄宗时,有道士以妖术鼓弄鸡,使鸡作怪。
孛入杓中自扫除:比喻天象的运行。
人讶九头能并啖:形容九头龙生九子,各具特色,有的食肉类,有的食谷类。
天教一首解横嘘:天意安排,让龙一出头就吐出了气(龙在古代被视为神物),消除了横流之水。
钟沉禁漏纱灯杳:钟声低沉,禁止计时的漏壶里的沙子都沉没不见;
水洌寒泉露井虚:井水清冽,泉水寒冷,露水从井口渗出,显得空荡荡的。
闲向四游论近远:闲暇之时,谈论天下远近之事。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诗中描写了天上、地下的景象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第一句“鼓妖鸡祸史频书”,诗人用“鼓妖鸡”来暗指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当时,有一位道人利用妖术鼓弄鸡,使之作怪,引起人们的恐慌。这一事件被史书频频记载。
第二句“孛入杓中自扫除”,诗人用天象的变化来寓意历史的变迁。这里所说的“孛”,是指彗星的出现,象征着不祥之事。彗星出现后,其轨迹如同进入北斗星的斗柄之中,自行扫荡,象征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旧的事物终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这一景象让人感到忧虑和不安。
第三句“人讶九头能并啖”,诗人以龙的形象来隐喻历史人物的多样性。九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拥有九个头颅,每个头颅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这里的“人讶九头能并啖”,意味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感到惊讶。这种多样性体现在各个时代,无论是帝王、英雄还是奸臣、小人,都有他们独特的一面。这种多样性让人们感到困惑,也使得历史充满了变数。
第四句“天教一首解横嘘”,诗人以龙的形象来暗示历史的循环往复。这里的“一首”指的是龙的一个头,而“横嘘”则是指水流受阻,无法顺畅地流淌。诗人用这个意象来形容历史的循环往复,即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第五句“钟沉禁漏纱灯杳”,诗人以钟声为喻,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流逝。这里的“钟沉”指的是钟声低沉,象征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而“禁漏纱灯杳”则是指漏壶中的沙子已经沉没不见,只剩下一盏孤灯,显得空荡荡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第六句“水洌寒泉露井虚”,诗人以泉水清澈、露水滴落为喻,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和和谐。然而,这里的“虚”字却透露出一种空洞和空虚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命运的无常。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诗人更加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一联“闲向四游论近远”,诗人以游历四方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这里的“四游”指的是诗人曾游历过的四个地方——长安、洛阳、扬州和荆州。他通过这些地方来观察和思考天下的局势和形势。而“论近远”则是指他对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比较。这种游历和考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他以历史和自然为背景,通过各种象征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