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流年昔梦中,登高错莫御秋风。
整冠那得双蓬鬓,吹帽休嗟两秃翁。
九日茱萸残劫火,百年藜杖倚晴空。
夕阳橘社龙归处,笑指红云接海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我们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及艺术手法;再结合整首诗的主题、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背景等因素来具体分析。
“五十流年昔梦中,登高错莫御秋风。”意思是: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昔日梦中的登高已不再有,只能任凭秋风在衣袖间吹拂。“五十”指五十岁,此处暗含诗人对自己年龄的增长感到惆怅;“流年”是岁月流逝之意,“梦中”表明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登高”“错莫”均是登高远望的意思;“御秋风”即御风而行,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挣脱世俗束缚的心情。“整冠那得双蓬鬓,吹帽休嗟两秃翁。”意思是:整理好衣冠,却已是双鬓斑白;吹起帽子也不要自嘲头发花白,已经是秃顶之人。“整冠”指整饰冠帽,“那得双蓬鬓”指自己已经满头白发;“吹帽”即举帽,“休嗟两秃翁”指不要自嘲年老。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壮志不已。“九日茱萸残劫火,百年藜杖倚晴空。”意思是:重阳节的茱萸已经残破不堪,百年的藜杖倚靠着晴朗的天空。“九日”即重阳节,古代风俗以茱萸佩带或饮茱萸酒来辟邪。“劫火”指战乱,这里借指国家动荡不安;“百年”指一百岁,“藜杖”是手杖,“倚晴空”表明诗人虽然年迈但仍想奋发图强。“夕阳橘社龙归处,笑指红云接海东。”意思是:夕阳下橘园里的社友都已离去,他笑着指着西边天际相接的红云,好像一条大龙正在飞去东海之滨。此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晚年的豁达乐观情怀。“夕阳橘社”,点出时间地点,也点明诗人的心境。诗人在这里既写了自己,又写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橘社”即同社之人,“龙归处”即归去之处。“笑指红云接海东”,写友人离去的情景。诗人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好友告别的图画。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深远,抒发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壮志不已的情感。
【答案】
译文:
五十岁的我,梦中还在攀登高峰,如今只能在秋风中任其飘摇。
整修衣冠已显双鬓斑白,吹起帽子也不要自嘲为秃翁。
重阳节的茱萸已残破不堪,百年的藜杖倚靠着晴朗的天空。
夕阳下橘园里的社友都已离去,他笑着指着西边天际相接的红云,好像一条大龙正在飞去东海之滨。
赏析:
《止路安卿》是晚唐诗人许棠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重阳节登莫釐峰时所作,其中“登高”是诗人所要抒发的主要感情。前二句写登高所见。诗人感叹人生易逝,青春难驻,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抚今追昔,思绪万千。诗人在登高时,看到秋风萧瑟,不免感叹时光飞逝,韶华不再。后二句写自己的感慨。诗人抚今追昔,想到自己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依然壮心不已。最后一句诗人写到自己的理想。他希望在夕阳西下的时分,能够看到友人的身影消失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