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胸云气挟波涛,弹指层湖万顷遥。
却讶人间还有地,信知今日是登高。
点空晴屿开眉目,衔岫阳乌见羽毛。
眠底三吴尘土界,满城风雨定萧骚。
【注释】
乙未:宋孝宗乾道六年。许更生:《宋史》有传。安卿:指陆安卿,字子方,号止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二年进士。太公:指许更生的父亲许及之,字子文,号东山,南宋名臣。月鹭翁:即许更生。侯月鹭,名不详。《宋史》载:侯月鹭,字彦升,一字叔平,号月鹭,秀州人,绍兴进士。止路安卿登高莫釐峰顶:莫釐峰在今浙江上虞县南。此句谓登临莫釐峰之巅,放眼四顾,群山环抱,层湖万顷遥接天际。口占二首:作者为应许更生的要求而作的诗。其一:荡胸云气挟波涛,弹指层湖万顷遥。却讶人间还有地,信知今日是登高。点空晴屿开眉目,衔岫阳乌见羽毛。眠底三吴尘土界,满城风雨定萧骚。赏析: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全诗意境高远、清新明快、豪放洒脱、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其中“荡胸云气挟波涛,弹指层湖万顷遥。”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诗人站在莫釐峰之巅,放眼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湖面宛如波涛翻滚,令人心旷神怡。而诗人又以“弹指”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却讶人间还有地,信知今日是登高。”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如梦,但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仍有机会登上高峰,俯瞰整个天地。这种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令人感到震撼。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点空晴屿开眉目,衔岫阳乌见羽毛。”两句则以生动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鸟儿在空中翱翔,时而停留在晴屿之上,时而飞向远方;而那些鸟儿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如同镶嵌在山峰上的宝石一般璀璨夺目。这种生动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最后两句“眠底三吴尘土界,满城风雨定萧骚”则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主题。诗人以“三吴”代指江南地区,表示这片土地曾经繁华喧嚣,但现在已变得寂静无声。而满城的风雨则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些细节的描写,既与前面的景色相呼应,又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深度。总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与豪放情怀的作品,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